義大利人最愛的8大甜點!每一口都是歷史的滋味
發佈 2025.06.27 |更新 2025.07.01
想了解義大利經典甜點的由來與吃法?本篇帶你吃遍八大經典義式甜點,從冰淇淋到修道院傳奇,吃進歷史與文化,甜而不膩。
生活在義大利這個甜點王國,最困難的不是選擇要吃什麼甜點,而是要如何忍住不吃每一樣甜點!畢竟每次走進烘焙坊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各種甜點的召喚,很難不讓人繳出錢包、犧牲體脂、為體內注入熱量新夥伴。身處義大利,美食當前,多吃無罪,減肥節食永遠是明天的事!
求婚甜點-義式生乳包
圓胖造型的羅馬甜麵包,長得挺福態,最經典的傳統內餡是大量的新鮮現打鮮奶油,再撒上薄薄一層細糖粉。義式生乳包(Maritozzo)的起源可回溯至古羅馬時期,據傳當時有個習俗是年輕男子會準備這款甜點送給女友,並在裡面偷塞戒指或小信物,作為求婚定情物。收到這款求婚甜麵包的女友,則會嬌羞地稱呼追求者為Maritozzo,正是義大利文marito(老公)演變而來的俏皮單字,藉此回敬愛意。你不妨想像成一位少女一手捧著生乳包,羞澀又藏不住喜悅地一手敲打對方胸膛說:「我願意,臭老公」。所以早在古羅馬時期就已流行男性送包包—生乳包—給愛人。

義式生乳包 Maritozzo
義式生乳包在羅馬地區特別盛行,當地人也會以此作為早餐配上一杯卡布奇諾。麵包體是臺灣人會喜歡的軟麵包體;內餡的鮮奶油視覺厚重,吃進嘴裡滿是清爽奶香。義式生乳包廣受眾人喜愛,因此在義大利各大城市的甜點店都容易找得到,在某些超市的烘焙部也可見身影。
父親節甜點-聖若瑟炸奶油泡芙
義大利的父親節訂在每年的三月十九日,這一天,人們會吃聖若瑟炸奶油泡芙(Zeppole di San Giuseppe)慶祝父親節。用來紀念家庭中的那位沉默支柱——父親。據傳這天恰好是聖若瑟(San Giuseppe)的紀念日—他是耶穌的養父,也是基督宗教中象徵丈夫、父親、家庭與勞工的守護聖人。因而,義大利人選擇在這一天慶祝父親節。
至於為什麼吃炸泡芙(Zeppole) ?根據基督教傳統,當聖若瑟被迫帶著聖母瑪利亞和耶穌逃往埃及時,聖若瑟開始在街頭販賣小麥油炸餅,以養家糊口。為了紀念聖若瑟,人們便於三月十九日製作炸泡芙。

聖若瑟炸奶油泡芙 Zeppole di San Giuseppe
聖若瑟炸奶油泡芙是將酥皮麵糰擠成兩層的甜甜圈形狀後放入油鍋油炸。內餡填入卡士達奶油醬,加以酒釀櫻桃作點綴後撒上糖粉。口感吃起來就像台灣泡芙,酥脆外殼和以濃濃的奶油香氣,父親們吃完還能不開心嗎?而這款甜點最早起源於拿坡里,也是當地傳統甜點之一。如今一年四季全國各地都吃得到,而現代人講求健康,也出現了烤箱版本的奶油泡芙。每當我很想念義美小泡芙牛奶口味時,就去吃個聖若瑟炸奶油泡芙,雖然無法比擬小泡芙一口接一口的涮嘴,但多少能撫慰我思鄉之情。
文化系甜點-西西里奶油捲
西西里島最著名的特色糕點之一,最初是為狂歡節(Carnevale)而生的節日宗教甜點。甚至被義大利農業、食品和林業政策部(MiPAAF)正式認可並列入義大利傳統農產品名錄(PAT),更賦予它文化象徵的代表意義。不僅在義大利境內廣受喜愛,如今也已成為世界聞名的義大利糕點。

各種不同口味的西西里奶油捲
西西里奶油捲(Cannolo)是捲成管狀的油炸薄餅皮,再由兩側填進瑞可塔乳酪、砂糖、香草、巧克力碎或果乾等製成的奶油內餡,最後在內餡上以開心果碎、巧克力豆、糖漬橙皮或酒漬櫻桃等做裝飾,撒上糖粉則大功告成。視覺效果就如同西西里島豐富文化交融的多彩風情,送入口中則是甜而不膩的風味。就像珍奶一樣,得當心這個熱量炸彈,偶爾服用有益心靈健康。
大人系甜點-蘭姆酒巴巴
蘭姆酒巴巴(Babà napoletana)是一種外型像一圓柱狀蕈菇,濕濕亮亮的蛋糕甜點。這個古老甜點始源自東歐波蘭,據傳是波蘭流亡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Stanislaus I)發明,他想出將巴巴麵包浸泡在酒精液體內再行食用;另一說則是某次旅途中該國王帶在路上的巴巴麵包乾掉了,隨行甜點師傅於抵達終點後為了解決此問題,便將巴巴麵包加入馬拉加甜酒(Malaga wine)、葡萄乾,最後再擠上鮮奶油。

大人系甜點-Babà napoletana 蘭姆酒巴巴
爾後這項甜點傳入法國、義大利,尤其在南義拿坡里造成轟動,成了當地著名甜點。一整塊巴巴蛋糕先浸泡在糖水中,濕潤的蛋糕體在上桌前先撈出瀝乾,出餐時再結合蘭姆酒糖水,其餘裝飾有鮮奶油、酒漬櫻桃,或者刨上一點解膩的檸檬皮屑。坦白說,初次品嚐蘭姆巴巴Babà時,被出汁的蛋糕體嚇一跳,不習慣那濕軟與濃厚酒香的奇妙口感。隨著潛移默化,正是這樣的特殊口感與風味,成功讓我轉大人。
暢行歐洲系甜點-卡農戚諾奶油捲
來自北義皮埃蒙特(Piemonte)的小奶油捲(Cannoncino),和遠在南端的西西里奶油捲(Cannolo)概念相似,但又長相不同。同樣是奶油捲,北義的卡農戚諾奶油捲以酥皮製成外層,將酥皮如綁繃帶般捲繞在空心管狀的烤模上,撒上糖霜送入烤箱高溫烘烤,為外層增加了焦糖酥脆的口感;之後往空心的小捲內填入卡士達或沙巴雍(Zabaglione),一種以蛋黃、糖、瑪莎拉酒製成的義式甜醬的奶油內餡;最後則以蛋糕碎屑或開心果碎封口。非常精緻細膩的卡農戚諾奶油捲,十分符合北義人們優雅、從容不迫的形象。

卡農戚諾奶油捲Cannoncino
雖說卡農戚諾奶油捲是源自十九世紀中期的杜林(Turin),如今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曾經作為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首都,是義大利歷史上的政治中心,鄰近強國法國並位處歐洲中心十字路口,受到歐洲多國文化的薰陶,使得這款小奶油捲在歐洲其他國家有不同變體,例如德國或奧地利的Shaumrollen奶油捲,甚至是捷克的煙囪奶油麵包捲。因此卡農戚諾奶油捲與其說是義大利的傳統甜點,它更像是歐洲的傳統甜點。
修道院甜點-千層貝殼酥
據傳千層貝殼酥(Sfogliatella)原始食譜源自十八世紀,位於拿坡里南部的一座沿海城市薩萊諾Salerno的一座修道院。話說以前的修道院根本是研發部會,都在無意間發明創造出源遠流長的經典,像是五世紀比利時的修道院啤酒,以及十九世紀的葡式蛋塔。
最初的偶然是將修道院廚房裡剩下的粗粒小麥粉,加入了果乾、糖和檸檬酒製成餡料,再蓋上酥皮後放入高溫烤箱中烘烤,意外廣受修道院附近居民喜愛。隨後一位拿坡里的糕點師傅獲得了這款神秘配方,將甜點帶到拿坡里後進行微調並沿用至今,成為了今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拿坡里傳統甜點。
千層貝殼酥的內餡,傳統上以瑞可塔乳酪(ricotta)混合糖與果乾製成,質地綿密柔軟,甜而不膩。現代口味則延伸出如開心果、奶油卡士達等多種變化,每一口都藏著不同層次的驚喜。外酥內軟的對比,構成一種讓人著迷的「反差萌」。

Sfogiatella riccia 草莓卡士達口味 / 開心果口味
根據外層酥皮的不同,千層貝殼酥分為兩種風格:
第一種是Sfogliatella Riccia,riccia在義文中為捲曲之意,也就是「捲曲的千層酥」。它的外型就像一枚層層堆疊、薄如紙片的貝殼,每一層都清脆可掰,吃的時候幾乎可以聽見酥皮碎裂的聲響。撥開那一道一道的皺摺,你會發現它最深處的秘密比你以為的還溫柔。
第二種是Sfogliatella frolla,frolla 在義大利文中意指「柔軟」,外型近似月餅,圓潤扁平,外皮多加了雞蛋與更多奶油的麵糰,讓整體更鬆軟、奶油香氣十足。

Sfogliatella riccia 和 Sfogliatella frolla
兩款各有擁護者也都值得品嚐,我自己更偏好「捲曲的千層酥」的酥脆口感,只是入口時須稍留意,避免被酥皮傷口。至於長輩或牙口不好的人,偏酥軟的則是很好的選擇。我曾經一度在家捲起袖子試做千層貝殼酥,Mr.L驚呼我一定是瘋了,那折騰人的酥皮,沒兩把刷子實在別輕易嘗試。此後每次吃到千層貝殼酥,一定都心存感激糕點師傅的巧手,絕對榮登義大利必食的甜點之一。

在家自製Sfogliatella riccia酥皮麵糰_非常克難

像不像三分樣
夏日甜點-冰沙
不想吃冰也可以來杯冰沙(Granita),常見的經典口味有杏仁、檸檬、咖啡。在盛夏的南方西西里島,人們甚至將冰沙當早餐,配上髮髻造型的布里歐許麵包(Brioche col tuppo),一口麵包沾著一口冰沙,沁涼暢通腦門一整天,相信我,真的沒有比這開啟炎熱早晨更棒的方式了。

冰沙Granita配上布里歐許麵包
義式甜點之王-義式冰淇淋
義式甜點之王非義式冰淇淋(Gelato)莫屬,不分本地外地、男女童叟人人都愛;不分季節,夏天吃冰消暑,冬天吃冰爽快。義大利人喜愛的經典口味有開心果、牛奶巧克力脆片Straciatella、榛果、黑巧克力、水果口味檸檬、桃子等等。我個人最鍾情優格,吃的時候都安慰自己:優格清爽無負擔,多吃不胖。

杯裝義式冰淇淋Gelato
大部分生意好的冰淇淋店需要先排隊結帳,結帳時只需告知尺寸與數量即可。接著拿著收據移動到冰淇淋展示櫃區,出示收據給店員點餐。冰淇淋店也會販售大尺寸盒裝,是義大利人夏季到友人家作客的最佳伴手禮。冰淇淋的價格受到通貨膨脹影響,根據2024年資料,在過往前三年內共成長三成,現在吃冰也成了一種奢侈的小確幸。就像我記得我國小時炸雞排一片35元還會附贈一小杯紅茶,那樣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
義式冰淇淋最貴的城市第一名不負眾望由佛羅倫斯拿下,強烈建議在購買前先確認價格,避免當了冤大頭,沒吃個消暑,反而吃進一肚子氣。

Gelateria冰淇淋店

外帶盒裝義式冰淇淋Gelato
義大利的甜點不只是餐後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載體與生活的語言。每一道點心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從修道院的實驗廚房,到街頭的求婚儀式,從節日的祝福到日常的慰藉。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吃下一口義式甜點,那一瞬間,你就離義大利不遠了。也許我們無法每天飛往羅馬,但能在味蕾上走一趟甜點的旅行,就足夠美好。
FAQ 常見問題解答區
Q1: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甜點是什麼?
義式冰淇淋(Gelato)是最具代表性的甜點,幾乎全年都受歡迎。其他如生乳包(Maritozzo)、千層酥(Sfogliatella)、奶油捲(Cannolo)等,也因地區與節慶不同而成為文化象徵。
Q2:義大利人是什麼時候吃甜點的?
早餐常見搭配甜點如Maritozzo或Cornetto;下午茶時段會吃奶油捲或炸泡芙;正式用餐後也常以Gelato或蛋糕收尾,甜點貫穿日常生活。
Q3:義大利的甜點會不會太甜?
多數義式甜點口味較平衡,重奶香與層次感,例如Cannolo的Ricotta內餡就比一般奶油清爽;Babà則強調酒香濕潤,適合喜歡大人味的讀者。
Q4:在哪些節日會吃特定甜點?
父親節(3月19日)吃Zeppole di San Giuseppe;聖誕節與復活節也有各自的傳統蛋糕(如Panettone);Granita或Gelato則與夏天密切相關。
Q5:台灣吃得到這些義式甜點嗎?
部分甜點如Gelato與Cannolo已可在台灣的義式餐廳或進口甜點店吃到;但像Sfogliatella、Babà等因技術或保存限制較難取得,需尋找專業烘焙店或義大利進口通路。
義大利代表性甜點及其文化功能簡述:
義式生乳包
(Maritozzo)
起源地:羅馬
特色:鮮奶油餡、外型圓潤
文化意涵:古羅馬求婚傳統,早餐常見搭配卡布奇諾。
父親節炸泡芙
(Zeppole di San Giuseppe)
起源地:拿坡里
特色:炸酥皮、卡士達內餡、櫻桃點綴
節日連結:每年3月19日聖若瑟日,義大利父親節的象徵甜點。
西西里奶油捲
(Cannolo)
起源地:西西里島
特色:炸管狀外皮、瑞可塔內餡、果乾與堅果裝飾
文化認定:被列入義大利傳統農產品名錄(PAT),源自狂歡節習俗。
蘭姆酒巴巴
(Babà)
傳入地:南義拿坡里(源自波蘭)
特色:圓柱形蛋糕、浸酒後濕潤、帶濃烈蘭姆酒香
文化印象:屬於「大人系甜點」,帶有貴族流亡背景故事。
卡農戚諾奶油捲
(Cannoncino)
起源地:北義皮埃蒙特地區
特色:酥皮捲入卡士達或酒香沙巴雍醬,口感輕盈精緻
延伸文化:廣泛傳入德國、奧地利等地,亦見於中歐甜點文化。
千層貝殼酥
(Sfogliatella)
起源地:薩萊諾修道院 → 拿坡里普及
特色:外皮層層酥脆(Riccia)、或柔軟圓潤(Frolla),內餡多層次
歷史背景:源於修道院廚房的創意剩食,演變成地區代表甜點。
義式冰沙
(Granita)
起源地:西西里島
特色:細緻刨冰口感、常見口味有檸檬、杏仁、咖啡
飲食文化:南義夏季早餐定番,搭配布里歐許麵包食用。
義式冰淇淋
(Gelato)
全國普及
特色:天然食材製作、質地綿密、口味多元
日常角色:全年無休的甜點之王,價格隨地區與年份波動。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編輯整理 / Camero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