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伴侶另有情人?瑞典開放式婚姻的成功關鍵?| 開與不開的關係

發佈 2024.06.27 |更新 2024.08.07

同事夫妻倆在一個熱情如火的國家相識、結婚,來瑞典前過著充實的年輕小夫妻生活。因工作來到瑞典後,或許是人生地不熟而感到新奇、或是瑞典開放的民情,先生提議嘗試開放式關係,而她向來態度開放,覺得沒什麼不妥,便同意了...

瑞典開放的民情

和許久不見的前同事午餐,吃到一半,同事放下刀叉緩緩地說,她和先生現在是開放式關係。正低頭猛塞食物的我抬頭看了她一眼,她的表情一言難盡,我大概也知道了關係進行得不太順利。

同事夫妻倆在一個熱情如火的國家相識、結婚,來瑞典前過著充實的年輕小夫妻生活。因工作來到瑞典後,或許是人生地不熟而感到新奇、或是瑞典開放的民情,先生提議嘗試開放式關係,而她向來態度開放,覺得沒什麼不妥,便同意了。

生活依舊,同事嘗試了幾段關係,覺得自由無拘束之外,每天也能有個家與愛人在身邊;可惜先生愈走愈遠,起先是晚歸,接著是不歸;最後提議把女友帶回家一起生活。她要求結束開放式關係,卻遭到先生的拒絕。她繼續堅持底線,雖然和固定男伴約會,話卻說得很清楚,自己的心已有歸屬,只是找個短暫陪伴;到了最終,男伴抱怨自己總是局外人,要求她做一個明白清楚的決定。

致旅程
斯德哥爾摩 圖 / Shutterstock.com

兩人之間沒有對錯

我身邊其實有好幾對實行開放式關係的異性與同性瑞典伴侶,有的行之有年幸福美滿、有的同樣以失敗告終,那就像每一種感情關係,終究是兩人之間的事,沒有對錯。感情關係本來就不是只有一種、也不該只有一種;而不管哪種關係,都有成功與失敗的案例。

開放式關係並不是合理化出軌,差別在於誠實、信任與規則訂定。不管是要進行開放式關係,或是要和正在進行開放式關係的人交往,都要先了解原則,知道自己與對方要什麼,懂得怎麼進場、也知道如何退場。那並非毫無原則地跟隨本能行動,而是需要高度自制與信任。

在道德感強烈的社會裡,出軌劈腿不見得較少;在較開放的社會裡,不代表沒有白頭偕老的伴侶,最大的阻力往往還是來自社會觀感,那是我們長久以來被高度道德感綁架的天性,當性愛與不忠同時發生,就會成為無法赦免也不能開口談論的罪惡。

延伸閱讀 | 三分鐘認識每年在瑞典頒發的諾貝爾獎創辦人

面對性愛誠實開放

二○二二年底,一份由瑞典英文媒體針對一百一十位居住在瑞典並且與瑞典人交往的外國人的調查中,不少外國人都表示,瑞典人雖然表面上害羞且有所保留,性愛方面卻是相當地誠實與開放。一位俄羅斯女子說,她了解世界上許多男人都想要在現有感情之外與其他人發生關係,但瑞典的社會風氣卻是鼓勵更多人嘗試開放式關係,她用「膚淺」來形容這樣的態度。另一位受訪的西班牙男子則表示,他向來視以男性為主導的家庭為圭臬,但他的瑞典伴侶卻多次提出要嘗試開放式關係。


圖 / pixabay

同樣是二○二二年,瑞典南部城市、也是瑞典第三大城馬爾默(Malmö)有兩位牧師投書瑞典路德教會的官方報紙,主張教堂與教會應該接納所謂的多重伴侶關係(Polyamory)。這兩位女牧師指出,傳統上由宗教所定義的一對一婚姻是神聖的,也因此,多數人並無法有意義地理解並遵從。事實上,瑞典教會大概是全世界最開放與自由的教會之一,早在二○○九年就隨著政府承認同性婚姻,也宣布將接納同志伴侶進入教堂結婚。

延伸閱讀 | 冰島、挪威、丹麥、瑞典.幸福國度 x 北歐美學

我們只是無法繼續下去

場景回到午餐餐桌,我看著同事,她欲言又止。我們沉默了一會兒,我問她有什麼打算。

「還是有很多現實問題要面對啊。」她說要先去凍卵(是她公司出錢的員工福利)以預先準備未來的規畫,然後找一個小公寓獨居(就像斯德哥爾摩超過半數的戶口一樣),接著要和先生商量兩隻狗如何安排(據她所說,這將是一切安排裡最讓人無法割捨的一項),最後要辦一個盛大的離婚派對。

「我們身邊的人都知道我們是開放式關係,我們只是無法繼續下去,沒有什麼好隱瞞。」

我著實欣賞同事夫妻倆誠實的態度與開放嘗試的精神,不需要替對方委曲求全,或許規則沒訂好而越了界、或許人類的性與愛就是禁不起誘惑,人生苦短,與其不承認瑕疵,不如努力找到適合的方式。

十一月的淒風慘雨配上黑暗的天色,在這個被BBC評論為全球最孤獨的城市裡,人們各自用各自的方式,一起探索各種感情的可能、一起孤獨,與反孤獨。


作者 / 瑞典劉先生(劉晉亨)

臺灣高雄人,筆名「瑞典劉先生」,原以為人生就像許多人一樣北上念書工作,卻一不留神走得太北,自二〇一一年起深入寒帶國家一住至今。斯德哥爾摩大學媒體碩士畢,行銷公關專業,替營利與非營利機構服務過。專心體驗人生、讀書寫字之際也喜歡獨自旅行,已走訪六十個國家。關心性別、人權、勞權等議題,文章散見實體報紙與網路媒體,也擁有自己不定期更新的Podcast節目「瑞典劉先生的頭殼」和臉書專頁「瑞典劉先生」。


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
► 購書連結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