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 | 三分鐘認識現代演化生物學之父

發佈 2024.05.27 |更新 2024.08.23

人是怎麼來的?在東方和西方都有不同的看法,信仰基督教的人認為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亞當,後來又創造了夏娃,然後繁衍出人類。但現在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會相信科學的演化論,知道人類有動物的祖先,而改變這個想法的重要推手就是達爾文。

放棄醫學攻讀植物學

出生於西元1809年的達爾文,父親是當地的醫師,出生時家裡就已經有四個孩子。達爾文從小無聊的時候,就會去父親的圖書館,喜歡觀察動物和植物。中學的時候他對文學產生興趣,後來受到哥哥的影響,著迷於化學。

達爾文中學畢業後到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當時的愛丁堡大學的醫學是英國設備最好、師資最齊全的醫學院,然而達爾文對醫學並不感興趣。後來修習了博物館、昆蟲和植物等大量不同學科。日後到了劍橋大學讀書,當時他的學習範圍仍然很廣,但最喜歡的是跟著植物學亨斯洛教授學習,對於採集植物很感興趣。

一場改變人類觀念的旅行

達爾文成年後選擇做了牧師,但是仍然醉心於生物學。一場重要的旅行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海軍有個船長想要調查南美洲海岸,亨斯洛教授推薦了達爾文。雖然家裡長輩反對,但達爾文覺得這場旅行可能對於未來在生物研究上的發展很有幫助。說服了長輩,達爾文搭上了小獵犬號,歷經了長達5年的航行。

小獵犬號的航行對於達爾文後來的學術發展有很重大影響,經過太平洋上的加拉巴哥群島上時,由於遠離大陸,所以這座島上的生物與其他地方不同。達爾文仔細觀察,發現每一種動物會適應自然的環境,由原來的「種」產生「亞種」,自然會淘汰不適合的「種」,這個過程是經歷過相當久遠的時間,這也成為後來《物種起源》理論的基礎。

理論遭遇重大批評

回到英國後,達爾文先出版了《小獵犬號航海記》,這本書讓他成為知名作家。但達爾文對於出航期間所看到的生物還有化石相當感興趣,開始思考物種的問題,他相信物種是演化而來的。但是,當時這樣的思想在學術界很難得到認可,所以達爾文並不敢冒然提出。

達爾文50歲的時候,累積了大量材料,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出版了重要著作《物種起源》。裡面詳細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指出物種在不斷的變化中,由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化過程。當然,人類也不例外。達爾文的理論引起了當時整個思想界的騷動,讓基督教的理論受到打擊,所以對於他的批評也就排山倒海而來。

然而,不少學者都相當擁護達爾文,認為他將人類的由來加以科學化,有助於我們思想上的解放,鬆開宗教的束縛。達爾文後來仍然持續研究,發展與深化他的理論,用更多科學的證據指出物種變化和自然選擇的相關論點。我們現在相信人類是由演化而來,主要是透過達爾文扎實的研究加以證明,科學的進步讓我們得以擺脫宗教上的神話,相信人類的理性。

現代演化生物學之父-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國籍 | 大英帝國
身分 | 博物學家
生日 | 西元1809年2月12日
卒年 | 西元1882年4月19日

🎬關於達爾文的《小獵犬號航海記》:

《小獵犬號航海記》(The Voyage of the Beagle)是達爾文在西元1839年所發表的著作,書中記載搭乘小獵犬號航行世界期間的見聞,這本書的出版促使達爾文成名並開始受到注意。書中包含了許多生物學、地質學以及人類學研究,並成為達爾文後來發展出自然選擇演化理論的基礎之一。

《小獵犬號航海記》可以說是19世紀初期英國「自然史」的一個「標本」,包括地質、地貌的觀察,古生物、現生物的分布與描述,甚至對各地土著的人類學觀察。從「自然史」衍生出的學問,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分類學、生物地理學、生態學、人類學,也是達爾文發展演化論的主要資料。


作者/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臺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華文朗讀節策展人,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改變世界:25個影響歷史文明的名人大事【科技先驅篇】》
► 購書連結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