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裡的文化密碼:旅人帶你看世界

發佈 2025.07.25 |更新 2025.08.06

從伴手禮、免治馬桶到免稅制度,機場其實藏著國家文化密碼。本文以旅人視角拆解各國機場潛台詞,揭開它們想對你說的故事。

機場,是一個國家的名片。

而不管是誰,都會經過機場。當然,若你是擁有私人飛機的企業主,會有自己專屬的通關通道;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從經濟艙、商務艙到頭等艙,無論飛往哪裡,我們都得穿越這個名為「機場」的過境站。

機場從來都不只是交通設施,它更是一個國家精心策劃的形象展演舞台。你會怎麼設計這個舞台?這就如同我們面試、赴約前會思考:「我希望給對方什麼印象?」一個國家的機場,就是它想給世界留下的第一印象與最後記憶。

機場逛文化

每次離開一個國家,我總習慣在機場多逛一圈,像是做一場文化總結。以下,是我旅途中經過的機場留下的印象:

日本:抹茶 KitKat、東京香蕉、文具、電器,甚至廁所都乾淨無比,體現職人精神與細膩文化。

台灣:蛋黃酥、鳳梨酥、牛軋糖,都是從小吃到大的記憶,也是觀光客的最愛手信。

香港:杏仁餅、港點禮盒,包裝得像精品,讓飲食文化成為伴手禮的主角。

越南:綠豆糕、堅果、越南咖啡豆,融合法越風味。

杜拜:中東轉運樞紐 24 小時不打烊,金飾、香水、椰棗、浮誇紀念品,整座機場像個永不關門的購物中心。

杜拜機場
杜拜機場 賣金子 因此可以看到20k、22k

土耳其:作為歐亞交界的大型轉運中心,除了有濃厚中東甜點與地方特色,還陳列著香菸販售區,甚至設有「雪茄室」或「溫控雪茄櫃」。更有趣的是,警語包裝文化的差異:台灣的菸盒通常貼上駭人圖像,如潰爛肺部或牙齒腐壞照,用來震懾吸菸者;但土耳其的香菸包裝幾乎清一色使用文字標語,例如:「Smoking kills」「Smoking can cause a slow and painful death」等。雖然字句強烈,卻因沒有畫面衝擊力,反而讓人感覺效果打了折扣。


土耳其機場,賣雪茄的恆溫空間
土耳其香菸警語
土耳其香菸警語

摩洛哥:最吸睛的是摩洛哥堅果油產品,從護髮油到乳霜皆有,還有薄荷茶禮盒與地毯圖案的紀念品。

以色列:除了販售經典死海保養品、猶太節慶相關的禮品與書籤,還有讓人一眼就知道自己在哪裡的希伯來文標示與猶太符號商品。

德國:RIMOWA行李箱、雙人牌刀具,實用與高品質的象徵。

維也納:薩赫蛋糕、莫札特巧克力與玻璃工藝,音樂與工藝的浪漫融合。


維也納機場賣的伴手禮 :薩赫蛋糕

巴黎、倫敦:Dior、Jo Malone、歐舒丹、英國茶,滿滿歐洲氣息的儀式感。

從商品看國家形象

有時候,我也會留意機場中播放的音樂,是輕柔古典,還是充滿節奏感的世界音樂?一首歌、一段旋律,也可能成為我們對一座城市的聲音記憶。

這些選品不只是商品,更是國家品牌的濃縮展演。

土耳其伊斯坦堡機場
土耳其伊斯坦堡機場

廁所裡的文化細節

機場不只有商品,廁所設計也反映著文化的體貼或堅持:

日本:免治馬桶幾乎是標配,座墊加熱、水洗功能、音效遮音,全方位體現日本對細節的執著。

日本成田機場
日本成田機場 圖/wiki

歐洲:每個廁格裡一定有馬桶刷,這不是為了清潔人員,而是給使用者「自行處理」,展現一種「使用即維護」的文化精神。部分飯店還會有一座洗屁股的小馬桶(Bidet),只是我還沒在機場廁所看過。

中東地區:幾乎每間廁所都配有沖屁屁和洗腳的噴頭,體現穆斯林文化對潔淨的高度重視。

某些亞洲或中東機場:我曾遇過蹲式馬桶的機場,排隊時前面一位白人女生回頭說:「我沒辦法用這種廁所!」我才驚覺,蹲式馬桶這件事,竟然也能成為文化震撼教育(笑)。

有些機場還特別設計了家庭親子間、無障礙設施,甚至禱告室與靜心空間。從這些安排可以感受到一個國家對不同族群的尊重與包容,甚至可看出他們對於「旅人」的整體想像:只是過客,還是值得被好好接待的朋友?

小小一間廁所,背後是對身體、潔淨、他人與環境的不同理解。這些細節,其實比飛機上吃什麼還值得回味。

免稅制度藏的文化邏輯

當我們在機場購物時,不只是「買」,而是身在不同制度底下的「能不能買」:

美國與加拿大:由於是聯邦制度,每個州/省擁有獨立稅制,因此只有「國際線」旅客能在機場享受免稅購物,國內線旅客則無此待遇。這點常常讓許多旅人感到意外。

美國國內線機場
美加國內線旅客無法在機場享受免稅購物

歐洲的歐盟體系:若你從歐盟國家出境,會遇到兩次通關:一次是國家邊境審查,一次是歐盟邊界檢查,這讓人理解「歐盟」不僅是一體市場,也是一個具有國家邊界的聯盟體。

歐盟機場
歐盟也是一個具有國家邊界的聯盟體

冰島:聰明地把轉機變觀光。冰島航空允許轉機旅客免費在冰島停留最多七天,甚至機票還更便宜,讓你在歐洲與美洲之間順便玩一趟神秘極光之旅。這與美加或歐盟的制度不同。冰島作為一個小島國,沒有大國的資源或市場規模,卻靠著地理位置成為大西洋上的轉運點,設計出一種兼具創意與永續的商業模式。轉機旅客變觀光客,不只帶來人流,更帶來收入,而這樣的旅遊模式,是最環保、最沒有工業污染的收入方式之一,也展現了小國以柔克剛的聰明經營。


斯奈山半島極光 圖/Shutterstock

機場是一國縮影

機場是一個國家最濃縮的縮影。它沒有城市的寬闊、沒有人情的深度,卻在最短時間內告訴你:「這裡是我們的樣子。」

下一次經過機場,別只是買個紀念品、匆匆登機。看看它賣什麼、怎麼賣,洗手間設計如何、旅客的動線安排是否貼心。這些設計背後,是一個國家想對你說的故事——不管你是不是聽懂了,它都已經默默說完了。

FAQ:機場觀察

Q1:為什麼機場是國家的形象縮影?

機場濃縮了國家的文化選品、公共設施、服務設計與制度安排,是旅人第一眼與最後一眼的印象來源,因此也代表國家如何想被世界理解。

Q2:各國機場有哪些特別的文化細節?

例如日本的免治馬桶、中東機場的洗腳噴頭、土耳其的香菸標語包裝差異、冰島的轉機觀光策略,都展現了不同文化對於潔淨、健康、旅人或永續的態度。

Q3:免稅制度為何因國家而異?

如美加因聯邦制度,僅限國際線旅客免稅;歐盟有跨國邊界與內部邊界兩道檢查;冰島則善用地理位置與制度彈性,將轉機設計成停留觀光。

Q4:身為旅人,該如何「閱讀」機場?

可以從洗手間乾淨與否、標示是否友善、商品販售選擇、背景音樂、甚至免稅政策等細節,觀察這個國家想傳達什麼樣的價值與態度,讓機場成為文化閱讀的起點。

Q5:有哪些國家的機場特別值得觀察?

像日本、土耳其、杜拜等地的機場,常因設計與文化展演引人注目。例如日本機場的細節與秩序、杜拜機場的奢華風格,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國家的性格。

本文重點摘要

你有沒有發現,機場不只是交通設施,更像是一個國家精心打造的展演舞台?從紀念品、洗手間設計,到稅制與音樂,每個細節都藏著文化密碼。這篇文章帶你走訪亞洲、歐洲與中東多座機場,包括日本、土耳其、杜拜等地,從旅人視角讀出一國的性格與思維。下次搭機,不妨放慢腳步,看看這個舞台想對你說什麼。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主視覺圖 Noyan Yalcin / Shutterstock

編輯整理 / Cameron Wang

作者/
Jennifer Chiang

用腳步認識世界、用文字記錄情感的高科技產業專案管理者。旅行對我而言不只是風景,更是人與人之間值得被傳承的溫度與連結。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