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外的埃及:不是金字塔,是 TikTok 撐起了這代人的生活
發佈 2025.07.02 |更新 2025.07.03
在埃及,TikTok 不只是社群平台,更成為不少家庭的經濟支柱。透過一次台北熱炒店的跨文化對話,揭開當代埃及人的真實生活樣貌。
今年初夏,我剛跑完布拉格馬拉松,一身肌肉痠痛地回到台灣。其實早在我5月2日還在布拉格時,我埃及朋友Saad就用 WhatsApp 傳訊息給我,說他5月20日要來台灣參加 Computex 電腦展。那一刻我知道,我們又要見面了。
熱炒店的跨文化重逢
見面地點我們早有默契:台北那間熟悉的「百家班活蝦」。十四年前我們就在那裡認識,從此這家以泰國蝦聞名的餐廳,成了我們友誼的儀式性地點。每次他來台灣,我們總會坐回那張木桌前,像重播人生一樣,回到我們初次交談的地方。

和埃及友人歡聚的儀式性地點
當時的選擇並非隨意。對於穆斯林來說,飲食需遵循清真原則,而蝦子因為沒有血,被視為相對可接受的食材。那時的台灣,清真餐廳選擇不多,「百家班活蝦」成了我們之間一種體貼與文化理解的默契象徵。
從杜拜到 TikTok:生活的轉彎
這些年,我們的見面足跡從台北延伸到了世界。疫情前,我在香港、英國、杜拜旅行時都與他碰面,他則多為出差。杜拜那次,他開著一輛BMW來接我。他說在杜拜買BMW比在台灣便宜很多,因為免進口稅,加上那裡幾乎都是做生意的人,開名車是一種身份認同。更何況,在杜拜,名車、甚至超跑都多到成為日常風景的一部分。

奢華的杜拜
我們從杜拜的監視器聊到 TikTok,從埃及房市講到父職的重量。這些對話,讓我打開了對中東文化的另一層理解:那些教科書沒寫、旅遊節目也不會談的日常與壓力。
通膨下的埃及日常
其實原先我只是想問他,美國的關稅政策對他們貿易有沒有影響。因為他做國際貿易,我以為這應該是直接相關的議題。結果他說:關稅影響還好,真正衝擊生活的是「匯率」。我才發現,原來埃及因為大量依賴進口,當埃及鎊對美元貶值時,連基本民生用品都會大幅上漲。
在埃及,美元與匯率不是抽象的經濟名詞,而是會直接改變餐桌上的價格。當地幣值貶值、物價飛漲,買房成了唯一能對抗通膨的方式,也因此,房子不只是資產,更是結婚與父親責任的象徵。他說:「在埃及,沒有房子,很難娶到老婆。」,因此,身為父親,他現在還是要認真賺錢給他四個孩子準備嫁妝和房產。

埃及開羅
這話在台灣也不陌生,但台灣人通常靠貸款,而埃及人則多是全家湊錢,直接購屋。他說背房貸20-30年這件事「太可怕了」,讓我一時語塞。
TikTok是埃及人的生存工具
而當地的 TikTok,並非年輕人專屬。因為創作門檻低、變現機會多,許多埃及人靠這個平台做副業、當正職,甚至養家。中老年人也在上面跳舞、講笑話、賣商品——是生活,也是生存。

埃及人利用TikTok生財
當穆斯林變成無神論者
聊到宗教,是因為他主動關心我父母。我提到媽媽因心臟問題離世,他問:「你們宗教相信人離世後去哪裡?」我說:「會跟著菩薩修行。」我反問他,他才告訴我,他現在是無神論者。他曾是穆斯林,如今則覺得宗教是人為設計的秩序工具。

路克索神殿 圖/shutterstock
而對於傳統穆斯林而言,死亡後的靈魂會先進入稱為 Barzakh 的中陰階段,等待審判日的到來。那一天,所有人將被復活,接受真主的審判。行善者將進入天堂(Jannah),作惡者則墮入地獄(Jahannam)。這樣的信仰結構深植於穆斯林的日常倫理與生命觀之中。
延伸閱讀 《唐頓莊園》的原型人物與埃及巨寶、影子富豪密不可分?
清真飲食與性別觀
我們也聊到了食物:蝦子是「充電站」,吃了有體力;鴿子是補氣聖品,對男性特別好;豆腐則太陰柔,埃及男人不太吃。他說鴿子含有高蛋白、鐵質與鋅,在當地被認為有壯陽與強身功效,特別適合男性食用,許多傳統家庭還會用來招待貴客或當作婚前進補料理。

埃及料理
他跟我聊天時,都會說到我們台灣女生是Asia girl,這其實有著評論女性的身材,我也笑,但心想:這樣的話在現在大女主時代說出口,應該會被當場反嗆吧。
但我知道他不是惡意,我們溝通用英文,但那是我們彼此的第二語言。他說「nice body」、「good shape」,不是故意簡單粗暴,而是因為我們都用的是學習型英語。若換作中文,我們可能會用「曲線優美」、「儀態大方」這類更委婉的詞彙。這也讓我再次確認:語言只是媒介,真正連結人心的,是理解。
杜拜與台灣:安全感的比較
我們在吃飯中途去洗手間時,手機放桌上沒人顧。我說:「這在台灣我才敢,在歐洲早被偷了。」他點頭說:「杜拜也安全,監視器很多。」杜拜國際機場(DXB)就部署了超過 6,500 台監視攝影機,這樣的安全感來自科技與制度的高密度運作,而非人工盤問。這也讓我理解,為什麼杜拜機場的海關檢查比歐洲鬆,因為整座城市本身就是個智慧監控系統。
這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典型的寫照嗎?當科技取代人工,當制度取代疑慮,我們不再花時間反覆確認,也能換取更高效率與自由的流動。
用對話看見另一個埃及
這頓飯,我們什麼都聊:房子、孩子、語言、信仰、監視器與TikTok。每個話題都是一條通往文化的線索,也讓我發現:即使我從未踏上埃及國土,但我卻透過一位朋友,進入了那個國家的內在世界。
我們吃著蝦、談著鴿、笑著說「豆腐太娘」,彼此用第二語言交會,但談的全是真心。這世界有些地方,也許我沒去過,但只要有人為我打開門,我就能走進去。
推薦行程 親睹現存唯一的古世界七大奇景-埃及古文明

Saad和我的14年友誼見證
劃重點
► 透過與埃及朋友Saad在台北熱炒店的對話,揭示埃及日常生活的真實樣貌。
► 探討匯率貶值與物價飛漲對埃及人民生活的衝擊,尤其是住房壓力。
► 強調TikTok在埃及不僅是娛樂平台,更成為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工具。
► 分享朋友從穆斯林信仰轉向無神論的心路歷程,反映宗教與個人信仰的變遷。
► 描述語言交流中的文化理解與包容,展現跨文化友誼的深度。
► 提供對埃及社會、文化與時代變遷的多面向觀察,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編輯整理 / Camero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