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人」才是最罕見的風景:2025布拉格國際馬拉松旅跑記
發佈 2025.05.18 |更新 2025.05.18
一提到布拉格,許多人腦海裡浮現的,是蔡依林那首《布拉格廣場》,一個充滿詩意與浪漫的名字。但當我真正來到這座城市,參加布拉格馬拉松,跑過石板路、穿過查理大橋,才發現,比城市更動人、更深刻的,其實是一起同行的那群人...
這是一場「人」的馬拉松。這次的團員,有許多是夫妻檔:有的是先生跑步,太太在終點等待;有的是太太參賽,先生在沿路拍照、打氣。
跑步變成一種雙人的浪漫儀式,一個人用腳步認識城市,一個人用心感受旅程。我們笑說,這才是最美的「旅跑組合」:一邊流汗,一邊愛著。也許,風景終會模糊,但我會記得這趟旅程中,彼此眼裡的鼓勵與擁抱,那些說不上來的感動,是布拉格真正的浪漫。

查理大橋上的五星主教 圖/夏金剛
城市馬拉松的魅力
布拉格馬拉松最特別的地方,是它結合了城市風光與跑者專屬的體驗。平常的布拉格景點,如天文鐘、查理大橋、國家歌劇院、跳舞的房子,總是擠滿了觀光客,想拍一張沒有人頭的照片,往往要清晨五點前抵達。
但在馬拉松當天,這些知名地標全被「淨空」,只留下成千上萬的跑者,用汗水與呼吸佔據城市街道。那一刻,我們彷彿擁有了布拉格的靈魂。那是最純粹的觀光方式,不需要擠人群、不需要導覽耳機,因為你就是城市的一部分。
我們跑過空蕩蕩的查理大橋、擦身而過的國家歌劇院,還有那棟被時間揉出的跳舞房子。這些畫面,將成為回憶中最無人干擾的美景。

空蕩的天文鐘(左)和跳舞的房子(右)
此外,天氣、氣溫與濕度也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重要因素。布拉格的春季清晨氣溫約在6到10度之間,濕度偏低,空氣乾爽,這樣的條件對長距離跑者而言是相對理想的,不容易過熱或流失太多電解質。
也正因為天氣舒適,加上城市對馬拉松的高度支持,整個國家的運動氛圍與文化也被完整展現。沿路都有觀眾加油、演奏樂團、舉牌小孩,一種全民參與的氣氛,讓跑者感受到自己是這座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外來的旅客。

馬拉松跑前團拍
難能可貴的初馬與千馬
這次我們團隊中從28歲到66歲,跨越將近40歲的年齡差距,也有人生第一次挑戰馬拉松(初馬),也有傳奇人物:跑了超過1000場馬拉松的樹哥。

與 Nico參賽過程:從起跑、奔跑、揮旗到完賽的歡呼與頒獎
初馬與千馬,聽起來天差地遠,但在這趟旅途中,卻無比靠近,我們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完成布拉格馬拉松而努力。在這樣的群體中,我們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互助學習的共生關係。
► 有經驗的跑者可以傳承技巧、裝備建議、補給安排。
► 初馬跑者則展現出最純粹的熱情,讓資深跑者重新感受到跑步的初心。
而年輕一點的成員在學習與適應上速度較快,像是地鐵怎麼搭、賽事路線怎麼看,雖然領隊涵婷都講過一輪,但長輩們往往還是會反覆確認細節。這時我們自然地成為彼此的導航,長輩帶來穩定、晚輩帶來活力,慢慢地也形成了一種無壓力的共學圈。
這樣的跨世代同行,是旅程中最難能可貴的風景。
台灣愛妻團代表隊
提到我們這次的跑者群,根本是愛妻團代表隊!
► 魁哥、鑫哥、順哥每天早上5:30領跑晨跑,不只自己練,也陪伴團員迎接晨光。他們不只是跑者,更是生活裡最體貼的另一半。
o 魁哥:讓太太不用上班、專心過喜歡的生活。
o 鑫哥:陪太太逛完一整天日本環球影城,隔天還照樣去跑東京馬。
o 順哥:跑步一定要帶太太一起參與,旅跑是兩人一起的體驗。
► 千馬樹哥:只要太太出現在鏡頭外,他就忍不住張望找人,嘴上說太太很黏,其實最離不開太太的可能是他自己。他會幫太太拍照,會找她、等她,總是有她才完整。
► 文老師:在台灣天天煮飯給太太吃,是熱愛跑步也熱愛家庭的暖男代表。而他同時也是一位體育博士,為了研究跑者文化,寫下了《做自己的英雄:路跑民族誌三部曲》。他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用腳步書寫自己。
► 蕙蘭姐:已經跑了兩百馬,她的先生默默支持,不只顧包包、顧孩子,我想可能是她週末有在練劍(先生才會這麼支持 哈!)
► 順哥的好朋友:也是愛妻達人,太太從顧包包到變成能一起跑完全馬的戰友。他總說:「家裡的大事我決定,小事太太決定……但其實從來沒有大事。」
那些初馬跑者之所以能勇敢踏出第一步,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有一位無比細心又溫暖的領隊-涵婷。
她事先安排好所有細節,包括比賽當天如何搭布拉格地鐵,告訴大家地鐵電梯的快速與深度,帶著我們實地演練動線;她把選手村、等待區、廁所、物資寄放位置都清楚標示,讓大家安心。不只是跑步,她在安排旅程時也總為我們預想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專業領隊涵婷 圖片轉載自涵婷個人臉書
還有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是雲華帶領第一次跑初馬的丁丁。丁丁這次是初馬,而只差一場就完成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雲華選擇了陪跑。第一次挑戰全馬的旅程,有人陪著一起跑、一邊打氣,對於剛起步的人來說,是最珍貴的安全感。而丁丁也有個貼心的太太-荃荃,在台灣幫他準備健康的早晚餐。丁丁平時對自己很節省,跑步裝備都捨不得買,結果是太太一一幫他添購齊全。從生活到裝備,都是滿滿的愛與支持,讓他在異地挑戰自我時,背後有最穩固的力量。

賽道巡禮合照
四座城市的晨間奔跑記憶
除了正式比賽,我們還在旅途中早起晨跑,這次總共在布拉格、皮爾森、CK小鎮、維也納跑了四天,每一座城市的晨跑都有它獨特的記憶。
► 布拉格:比賽前一天的晨跑,是為了讓身體與腳步適應當地環境。我們從飯店出發,一路向老城區前進,一邊慢跑一邊拍照,沿途捕捉光影與城市的甦醒,還幸運拍到了灑落在街道間的「耶穌光」。
.jpg)
布拉格晨跑
► 皮爾森:我們住在河邊的民宿,清晨沿著河岸跑步,經過教堂後一路奔向油菜花田。晨光灑下,整片油菜花田金黃閃耀,彷彿跑進了一幅童話般的鄉村風景畫。
皮爾森教堂廣場晨跑照:在壯麗哥德式教堂前,我們拉開雙臂合影,展開這一天的步伐。

皮爾森教堂晨跑
油菜花田晨跑跳耀:清晨的陽光、鮮黃的花田與我們高高躍起的姿態。

油菜花田晨跑跳耀
金光田野合影:背景是工業城煙霧與自然田野交會,前景是我們打開雙手迎接陽光的笑臉。

金光田野合影
► CK小鎮:被伏爾塔瓦河環繞的童話小鎮,晨間的石板路其實並不好跑,我們以輕鬆的節奏「走走跑跑」。途中還意外看到捷克當地人在玩傳統保齡球,球是用繩子綁著從空中擺盪出去打木瓶,別具特色。

CK小鎮晨跑
► 維也納: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選擇在多瑙河畔晨跑,聽著《藍色多瑙河》,感受晨光灑落在水面上的律動。河岸護欄漆上了烏克蘭國旗的顏色,提醒著我們:這個世界仍在持續流動,依舊有故事正在發生。

烏克蘭色調的碼頭柱與燈塔

維也納晨跑團隊照(浮動碼頭)

跨橋團體合影

意外發現維也納市中心竟有沙灘與棕櫚椅
這些晨跑時刻,或輕快、或莊嚴、或歡笑,讓我們與這些城市不只擦身而過,而是留下了屬於我們的腳步記憶。
觀光之外的深度體驗
這次旅行不僅僅是跑步,更有豐富的文化體驗。從布拉格一路到維也納,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歷史與節奏。
布拉格老城:舊城的詩意與船上的視角
我們在布拉格除了跑步也參觀了教堂和城堡區,也走訪了老城廣場,看到火藥塔、查理大橋,搭乘遊船從河上欣賞城市建築。白天的布拉格華麗壯麗,夜晚的布拉格則像鋪上一層金色的詩。走在鵝卵石街道,看著橘紅屋瓦與哥德式教堂,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查理大橋觀光&跑步'

查理大橋&伏爾塔瓦河

伏爾塔瓦河遊船
溫泉小鎮:靜謐療癒的停留
途中還探訪了捷克的卡羅維瓦利溫泉小鎮,氣氛寧靜。雖然停留不久,但那裡的空氣與水質,的確讓人感覺身體被自然環抱。這裡也是世界五大影展之一,因此街邊都是高級品。
延伸閱讀 卡羅維瓦利:捷克最知名溫泉小鎮,溫泉必喝,溫泉杯必買!

卡羅維瓦利溫泉小鎮的古典廊柱
皮爾森啤酒廠:地下五層的故事
皮爾森不只是啤酒的名字,更是一座因啤酒而聞名的小城。我們參觀了地下五層、長達150公尺的啤酒地窖,其中的歷史厚度與製程細節,令人驚嘆。站在陰涼的地窖中,彷彿回到過去礦工為存放酒而開鑿的那段歲月。

皮爾森啤酒地窖
CK小鎮:劇組、城堡與迷宮般的街道
CK小鎮像童話場景,我們剛好遇到捷克電視台來拍攝劇組,導遊幽默地說:「這是我們的日常」。那裡的五層城堡、養熊的護城河、畫中藏著祕密的壁畫,都讓人想細細品味。夜宿的中世紀風格小旅館,每間房型都不同,是這趟旅程中最有味道的一夜。
延伸閱讀 庫倫洛夫CK小鎮:捷克必遊,值得你留宿一晚的中世紀古鎮!

中世紀風格小旅館 圖/夏金剛

庫倫洛夫CK小鎮
維也納快閃:白水公寓、熊布朗宮
最後一站的維也納,雖然時間不長,卻安排得充實。我們先去白水公寓拍了打卡照,鮮豔色彩與曲線建築讓我再次驚嘆歐洲對藝術的包容與自由。

維也納百水公寓充滿童趣,童話似的支撐結構,像一場跳脫框架的城市想像
最後一天參觀了熊布朗宮,遇到一位9歲就到奧地利的台灣導覽員,用唱作俱佳的方式講解歷史,讓我印象深刻。

熊布朗宮室內階梯大廳&金色宮廷廳堂
推薦行程 雪梨馬拉松8日:晴天與體育主播田鴻魁帶您一同跑向世界七大馬拉松之路!
推薦行程 田鴻魁領軍:日本神戶馬拉松5日
捷克的味蕾記憶
捷克的飲食風格厚重而溫暖,這背後與當地的氣候、種族與歷史背景息息相關。捷克屬於中歐內陸氣候,冬季寒冷且日照時間短,再加上歷史上以日耳曼與斯拉夫民族為主體,他們的飲食文化自然傾向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以提供足夠能量對抗寒冬。
此外,由於地理環境限制,蔬菜在當地不像在亞熱帶地區那樣豐富,反而馬鈴薯、酸菜、麵包團與肉類成為主角,調味也偏重口味來保藏食物與刺激食慾。因此,捷克的飲食中常見:
1. 豬腳、鴨胸、雞腿:這裡的豬腳真的是「看到就飽了」的等級,在台灣可能一隻豬腳要4-6人分食,在捷克,卻是一人一整隻。雞腿與鴨胸也毫不手軟,是道地的「肉、肉、再肉」。
2. 牛肉麵條燉湯:這是他們的傳統家鄉料理,與我們熟悉的西方濃湯不同,是清湯版的呈現。雖然是湯,但滋味鮮明,湯底常用牛骨或蔬菜慢煮,是寒冷日子裡的日常慰藉。
3. 炸花椰菜:也是捷克經典的蔬菜料理,但因我不太吃炸物,每次都要把厚厚的麵衣小心剝除,再享用裡頭的花椰菜本體。
4. 甜點蜂蜜蛋糕:一般想到蜂蜜蛋糕,我們腦袋都會出現日本的蜂蜜海綿蛋糕,但是捷克蜂蜜蛋糕是焦化的蜂蜜薄層蛋糕、乳酪與焦糖奶油餡層層堆疊,風味濃郁。

捷克常見飲食
5. 煙囪捲:路邊小吃代表,紮實的麵包體裡填入水果與冰淇淋,變成一個超豪華的甜點。剛好在我們跑完馬拉松後,來一支當作「完賽禮」,實在療癒。

捷克傳統美食煙囪捲
奔跑之外,是生活的深刻感知
這趟旅程,是一場關於身體與心靈的同步啟程。從馬拉松到晨跑,從文化巡禮到食物探索,我用雙腳走過的,不只是路程,更是人生的另一種節奏。
有些旅行是短暫的,有些體驗卻會深植記憶。回到台灣後,我還記得清晨多瑙河畔的風、跑者眼神中的信念、CK小鎮的劇組搭景與滿滿都是肉的飲食。
這就是旅行最迷人的地方:當你願意慢下來、願意跑出去,就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延伸閱讀 「飯店控」蜜月首選捷奧匈?金旅獎行程10晚五星住宿太可以!

滿載而歸

戰利品:慕夏、天文鐘、彩色屋、馬拉松獎章、溫泉小鎮杯、水晶杯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編輯整理 / Camero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