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班牙朝聖之路到奔牛節:救贖大道上的熱血狂歡

發佈 2025.03.27 |更新 2025.04.18

潘普洛納古城用朝聖之路靜心、奔牛節燃情、海明威傳奇啟發,既神聖又狂野。這座古城融合保守與奔放,靜與動交織,等你來體驗!

潘普洛納(Pamplona)背靠庇里牛斯山餘脈,中世紀以來,這座千年古城扮演聖雅各朝聖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它地處法國之路(Camino Francés)的前段,是從法國出發的朝聖者會遇到的第一座名城。不過,如果你以為潘普洛納只洋溢著寧靜莊嚴的宗教氣息,那可大錯特錯了,這裡也以舉辦奔牛節而聞名,之後在諾貝爾文學獎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小說助攻下,節慶期間湧入百萬觀光客造訪,成為全球最吸睛的慶典之一。潘普洛納融合了歷史古蘊、靈性光輝、瘋狂節慶與文豪足跡,值得深度遊覽,現在就跟著旅人的腳步,進城一探究竟。

延伸閱讀 假期不夠??聖雅各朝聖之路新玩法,12天帶你走到終點


聖雅各朝聖之路 圖/shutterstock

全球矚目奔牛節

奔牛節的正式名稱是聖費爾明節(San Fermín Festival),從12世紀起,居民會在每年的10月10日感謝主保聖人-聖費爾明的庇佑。然而,10月的北西班牙已漸漸轉寒,加上交通不便,使得許多周邊城鎮的居民無法前來。由於當地牧人習於在夏季趕牛進城交易,為了順應民情,1591年,聖費爾明節正式移至夏季舉辦,讓更多信徒能趁趕牛進城之際參與祭祀,這便是奔牛節的雛形。直到19世紀初,「人與牛一起奔跑」的現代奔牛節型態才演變為聖費爾明節的一部分,最終成為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慶典之一。


奔牛節雕塑 圖 Roman Belogorodov/Shutterstock

現在,每年7月6日至14日,潘普洛納從純樸老城搖身一變為青春狂歡舞台。清晨8點,第一聲炮響劃破天際,12頭公牛從聖多明戈街牛欄衝出,沿850公尺的狹窄街道奔向鬥牛場,數千名身穿白衣、脖繫紅巾的參與者與牛狂奔,12頭重達600公斤的公牛讓石板路震顫,蹄聲如雷,短短3至4分鐘的奔馳,有人被鋒利牛角刺傷,有人跌倒遭踩踏,場面驚心動魄,讓人熱血沸騰,每年奔牛節均帶來不同程度的死傷,加上多數人早已醉茫,更增添不可預測的風險。圍觀者沿路擠滿陽台和圍欄,高喊「Ole!」為跑者加油。從古老信仰到現代狂熱,奔牛節可說是潘普洛納新舊交融的縮影。

推薦行程 西班牙經典全覽:獨到的北方風土+新藝術建築+伊斯蘭遺產


費爾明節盛大的宗教慶典 圖/pixabay

鬥牛場是奔牛之路的終點,公牛的生命也在此畫下句點。鬥牛場建於1922年,可容納近2萬名觀眾,外觀簡樸卻氣勢恢宏。每年奔牛節結束後,牛群被趕入場內,成為下午鬥牛表演的主角,現場的喧囂聲參雜著西班牙的傳統與動保團體的抗議聲浪。


西班牙傳統鬥牛 圖/pixaba

海明威超強助攻

以《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文學巨擘海明威,1923年帶著第一任妻子哈德莉來到潘普洛納度假,奔牛節的狂野能量與街頭狂歡,讓海明威驚為天人。1925年,他選擇生日當天7月21日開始動筆,短短六周時間便寫出第一本長篇小說《太陽依舊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舊譯《妾似朝陽又照君》,讓他初嘗成功滋味,名利雙收。《紐約時報》在1983年的報導中指出,該書自1926年出版以來不斷再刷,很可能是世界上被翻譯最多的文學作品。

對海明威而言,潘普洛納是他的靈感之源,往後數十年(1923~1959),海明威共造訪九次潘普洛納;而對潘普洛納來說,他是最偉大的觀光大使。如果沒有海明威,奔牛節或許僅止於西班牙北部的一項傳統民俗;但因為他的暢銷小說,讓奔牛節成為冒險者與文學迷的夢幻目的地,尤其吸引了大量來自美國的遊客,使它躍昇為世界級的節慶。


Café Iruña 圖 bepsy/Shutterstock

今日,旅客來到潘普洛納,依然會走進他經常光顧的Café Iruña,追尋文豪的腳步,儀式性的點一杯苦艾酒。海明威雕像在咖啡館內倚著吧台,20世紀初的木椅與老照片環繞,重現他在咖啡館激發靈感的景象。旅客也可下榻他最喜歡的酒店Hotel La Perla,入住正對賽道的217號房,遙想海明威對著與牛狂奔的人大喊Ole。市內的鬥牛場外更豎立著紀念海明威的銅像,節慶期間,彷彿大師依然與來自全球的遊客一同在街上狂歡。


鬥牛場前的海明威雕像 圖 David Vioque/Shutterstock

朝聖之路第一城

數世紀以來,無數朝聖者背著行囊,穿過這裡,尋求信仰的救贖,潘普洛納是他們遇上的第一座城市,老城中心的潘普洛納大教堂(Catedral de Pamplona)更是朝聖之路的重要地標,這座建於14至15世紀的哥德式大教堂,是西班牙保存最完整的大教堂建築群,朝聖者可以在此為朝聖護照朝增添一個印章。哥德式教堂的尖頂指向天空,內部的聖像低頭靜望旅人,教堂內瀰漫著信仰的溫暖。

延伸閱讀 為什麼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沿途都用貝殼當路標?


潘普洛納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市政廳廣場是旅人休憩的好地方,周圍飄著咖啡香,小販叫賣著當地甜點。市政廳建於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立面精緻華麗,每年奔牛節,市長在此點燃炮竹宣告節日開始,廣場瞬間沸騰。


市政廳 圖 Alexe Marcel/Shutterstock

老城廣場則是潘普洛納的心臟,寬敞的空間被咖啡館與商店環繞,這裡曾是中世紀的集市,如今是居民與旅人休閒的場所。廣場中央偶有街頭藝人彈著吉他,孩子們追逐嬉戲,與奔牛節的躁動相比,潘普洛納的靜謐日常,能讓朝聖者和旅人感受到心靈的片刻安寧。

推薦行程 北部西班牙12日:巴斯克 x 歐洲之峰 x 朝聖之路


老城廣場 圖/shutterstock

潘普洛納的美食

北西班牙的美食不輸義大利和法國,Pinchos是亮點,一根牙籤串起海鮮、火腿、辣椒、麵包,辣椒鱈魚Pincho微辣鮮香,搭配Txakoli白酒清爽醉人。納瓦拉羊肉燉菜慢火熬煮,肉嫩湯濃,溫暖心扉。街頭小店飄著奶酪與橄欖油香,市場攤販吆喝,伊比利火腿與香草氣息交織。

延伸閱讀 想吃得像當地人?西班牙美食這樣吃才是行家級享受


經典Pinchos 圖©Ganbara

結語

建於公元前75年的潘普洛納,是納瓦拉自治區的首府所在地,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北西班牙的歷史與文化版圖上熠熠生輝。它既有中世紀的石板路與教堂尖塔,也有現代的節慶狂熱與文學傳奇。對旅人來說,潘普洛納是西班牙多元性格的縮影,用奔牛節點燃感官,用朝聖之路撫慰心靈,用海明威的傳奇喚醒想像,這座名城既保守又奔放,既神聖又瘋狂,值得旅人駐足細品。


朝聖之路終點站聖地牙哥大教堂 圖 Marcos Campos/Shutterstock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受訪者 晴天旅遊集團領隊群

撰文編輯 Cameron Wang

主視覺圖 bepsy / Shutterstock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