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公主僅靠一張牛皮,在突尼西亞建立迦太基王國,開創地中海霸權

發佈 2025.04.15 |更新 2025.04.25

聰穎美麗的腓尼基公主,僅僅利用一張牛皮的面積,創建了迦太基城,往後650年,發展成為西地中海最強商業和軍事霸權,今天你依然可以在突尼西亞見到迦太基的遺址,事實上你每天都與腓尼基人的智慧遺產密不可分...

字母系統的起源

大約在西元前1050年,地球上誕生了22個神秘符號,這是腓尼基人為了記帳畫出的線條,他們當時不曾想過,這會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字母系統(Alphabet)。希臘人吸收後為這套系統加上母音,發展成希臘字母;之後的拉丁字母(A–Z)、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等皆由此基礎衍生。今天,當你用鍵盤輸入A、B、C時,其實你正在使用腓尼基人三千年前的智慧遺產。


腓尼基人創立的字母系統 圖/wiki

推羅公主的崛起

腓尼基人住在今日的黎巴嫩沿海,也就是東地中海,推羅(Tyre)是該民族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他們精通航海技術與做生意,然而,真正創造出契機,使腓尼基文明登峰造極,成為地中海貿易霸權的則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名叫伊莉莎(Elissa),推羅王國的公主。

伊莉莎的哥哥覬覦大位已久,在伊莉莎嫁給祭司兼富商後,哥哥為了盡快奪取王權,不惜弒父並暗殺了伊莉莎的丈夫。當伊莉莎得知丈夫遇害,悲痛欲絕的她,為了躲避哥哥的追殺與控制,帶著忠誠的隨從、一些財寶與幾艘船,倉慌失措地從推羅秘密啟程,踏上流亡之路。

牛皮智慧建新城

最終,她停泊在北非的突尼西亞,距離家鄉推羅有2,200公里遠。腓尼基人一向不靠武力侵略,而是透過商業、技術與文化影響整個地中海,可說是古代的「文化播種者」,伊莉莎公主帶著這樣的DNA,向突尼西亞原住民柏柏爾人中最有權勢的部落酋長拜碼頭,她懇求酋長賜予她一片土地,好讓她和隨行人員可以安身立命。


伊麗莎公主的逃亡

酋長問,妳想要多大一塊地?公主回答,只要給我一張牛皮大的地就可以了。

酋長心想,這麼小塊地能幹什麼?我若不給豈不顯得小氣?於是便點頭答應,給了她一張牛皮。

一張牛皮怎麼可能住得下追隨她的成百上千號人呢?沒想到,聰穎美麗的公主命人將整張牛皮割成極細的長條,接著串成一條長繩,圍出了一塊足以建城的可觀土地,柏柏爾酋長也沒轍,畢竟伊莉莎沒有違背合約精神,圈地的中心點就被稱作牛皮(Byrsa)。

迦太基的誕生

就這樣,「迦太基 Carthage」誕生了(約西元前814年),迦太基之名是腓尼基語「新城」的意思,伊莉莎順水推舟地成為新城邦的領袖,在後來的傳說中,特別是在希臘與羅馬的文學中,她被賦予了「狄多女王 Dido」的封號,用以強調她的統治者身份。


狄多女王 圖/wiki

關於狄多女王的事蹟多半來自傳說,欠缺直接的史料證實,但據學者分析,迦太基的創建乃是狄多女王最重要的功績,突尼西亞並非她隨意的選擇,而是極具戰略眼光的決定,迦太基位於地中海的中心,擁有天然良港,便於與西班牙、埃及、希臘等地進行貿易。她所圈選的牛皮山丘(Byrsa Hill,今迦太基遺址),既易於防禦,又能俯瞰港口,顯示了她的地理洞察力。迦太基繼承了腓尼基人的航海與商業傳統,隨著母城的勢力日益衰退,迦太基逐漸壯大為地中海西部的經濟與軍事強權,狄多女王的遠見為這一進程開啟了序幕。


2800餘年前的迦太基模擬圖 圖/shutterstock.com

迦太基的商業霸權

西元前六世紀,迦太基的商業版圖已遍及腓尼基本土(黎巴嫩)、埃及、希臘、塞浦路斯、義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島、法國、西班牙、北非與撒哈拉以南地區、土耳其西部海岸。貿易貨物包羅萬象:香料、穀物、畜牧品、鹽、葡萄酒、黃金、銅礦、銀礦、錫礦、金飾品、陶器、藝術品、象牙、奴隸,這使得迦太基成為當時最國際化、最依賴貿易的城市文明之一,全盛時期與30至50個獨立城邦、國家、地區王國有直接或間接的貿易往來,甚至被後人稱為「古代地中海的香港」。

迦太基富裕之後,便有了軍事力量,迦太基艦隊無與倫比,成為當時地中海最強大的海上強權。然而,崛起中的羅馬在統一義大利後,羅馬需要西西里的糧食與港口來支持其經濟與軍事擴張,迦太基長期控制西西里,其海上霸權被視為主要障礙。另一方面,迦太基的龐大財富,對羅馬極具吸引力,羅馬希望通過戰爭削弱迦太基,奪取現成的商業網絡。


商業活動繁盛的迦太基港口 圖©World History

迦太基的圓形港口仍在突尼斯使用

迦太基的圓形港口模擬圖 
圖©World History

羅馬與迦太基衝突

最終在西元前264年,兩強爆發了第一次布匿戰爭(Punic War)。由於羅馬軍隊擅長在陸地進行方陣作戰,並不擅長海戰,於是發明了烏鴉吊橋(corvus),簡單說就是在船首架設類似雲梯的裝置,雲梯前方有金屬勾,一旦與迦太基遭遇,就會降下烏鴉吊橋,用金屬勾釘住對方船隻,然後攜帶盾牌刀劍的羅馬陸軍,便沿著烏鴉吊橋蜂擁殺入敵艦,如此一來,海戰就成了陸戰,此戰役長達23年,羅馬奪下西西里、撒丁、科西嘉,迦太基被迫求和,支付賠款,失去海上優勢。

延伸閱讀 3分鐘認識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次布匿戰爭 圖©Imperium Romanum

迦太基的滅亡

西元前149年,羅馬元老院鼓吹「迦太基必須毀滅」,進而發生第三次布匿戰爭,戰爭歷時三年,羅馬軍於西元前146年圍攻並摧毀迦太基城。迦太基居民不分男女老幼慘遭屠殺或奴隸化,城市被焚毀,土地甚至被撒鹽,此儀式象徵永不復興。

雙方對峙長達118年,歷經三次布匿戰役,最終迦太基被滅,成為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Africa Proconsularis),其所有殖民地與影響力被羅馬完全吸收。此役對於羅馬帝國的偉業極為關鍵,從此在地中海西部無敵手,可專注於東方(希臘、馬其頓、埃及等地)的征服。

回首西元前814年,狄多女王建立了迦太基城,並逐漸發展為西地中海最強的商業與軍事強權,直到西元前164年亡國,國祚650年。狄多女王將腓尼基的文字、宗教、造船工藝與航海術帶到了迦太基,為日後成為地中海的商業中心密不可分。她的努力使迦太基從一個殖民聚落,逐步成長為海上經濟樞紐。

推薦行程 突尼西亞13日全覽─藍色北非、沙漠天堂、傳奇柏柏爾

突尼西亞的傳承

狄多女王的土地歷經羅馬、拜占庭、阿拉伯與鄂圖曼的統治,最終由法國命名為突尼西亞,沿用至今。如今,迦太基遺址靜立於突尼斯市郊,你可登上傳奇的牛皮山丘(Byrsa Hill),俯瞰古城規劃與港口遺跡,感受三千年前的輝煌。羅馬將迦太基納為「阿非利加行省」(Africa),這片僅比台灣大4.5倍的土地,或許曾是「非洲」的代名詞。遺憾的是,迦太基的文化與史料多在西元前146年的屠城中化為灰燼,僅餘羅馬史家的片面記載。然而,腓尼基文明未曾消逝,它的智慧融入現代,每當你敲打鍵盤上的A到Z,便是在與狄多女王的遺產對話。


牛皮山丘遺址 圖/shutterstock.com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撰文編輯 / Cameron Wang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