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海洋霸權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竟患有嚴重暈船!

發佈 2024.01.06 |更新 2025.04.06

葡萄牙由於土地貧瘠糧食無法自給,因此打算進攻伊斯蘭教徒統治的摩洛哥,擴大收復失地運動,不過計畫失敗,葡萄牙只得經由大西洋岸接觸非洲大陸。患有嚴重暈船的航海家亨利王子組織船隊,發動非洲西岸的探險,他的目標不只是大西洋,而是非洲大陸,在歷代冒險家前仆後繼的努力下,最終竟遠征到亞洲的日本、中國,成為一代海上霸權...

目標奪取摩洛哥

前進大西洋新時代的主導者是葡萄牙。葡萄牙位於遙遠的歐亞大陸西陲,係人口約百萬的小國家。葡萄牙由於土地貧瘠糧食無法自給,因此打算擴大收復失地運動,前進由伊斯蘭教徒統治的摩洛哥(攻取休達)。不過,由於攻取休達的計畫失敗,葡萄牙只得經由大西洋岸接觸非洲大陸。

葡萄牙的航海家亨利王子(西元一三九四至一四六○年)組織船隊發動非洲西岸的探險,亨利王子的目標不只是大西洋,他最終的目標是非洲大陸。當時,伊斯蘭商人越過撒哈拉沙漠與西非迦納王國的黑人進行黃金貿易。亨利王子除了打算透過海路與迦納王國進行黃金貿易外,還打算找出當時傳說位於非洲內陸的基督教大國「祭司王約翰(Prester John)的王國」,並與之聯手從伊斯蘭人手中奪取摩洛哥。

推薦行程 皇城、古都、撒哈拉,神奇迷幻摩洛哥之旅


摩洛哥 

🎬 航海家亨利王子

亨利王子是國王約翰一世(西元一三八五至一四三三年在位)的三子,他在成為阿爾加維省(位於歐洲和非洲、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十字地帶之葡萄牙西南部,阿爾加維在阿拉伯語是「西部」之意)的總督後,利用優渥的騎士團經費在聖文森角(伊比利半島西端)培養一批航海員,開始進行非洲西岸的探險事業。亨利王子建造遠洋船、開發航海用具、航海圖和製作航海曆,並組成一批前往非洲西岸探險的船隊。亨利王子本身患有嚴重暈船的毛病,因此他很少親自登船,僅能負責組織船隊的工作。

亨利王子活用羅盤,一邊繪製非洲沿岸的海圖一邊進行探險。西元一四三四年,亨利王子的手下吉爾.埃阿尼什(Gil Eannes)終於成功穿越所有航海員內心的瓶頸博哈多爾角(位於加那利群島南方兩百四十公里)。

亨利王子將非洲沿岸的「海圖」祕而不宣,意圖獨占非洲西岸的貿易線。

西元一四五七年,由於葡萄牙鑄造出最早的金幣克路扎多(cruzado),可以推測葡萄牙當時應該已經與迦納王國存有黃金貿易的關係。


里斯本 | 航海發現者紀念碑

航海家亨利王子於西元一四六○年逝於聖文森角,享年六十六歲,他終身未婚,一生耗費四十餘年投入海上探險事業,他的航海路線甚至遠達臨近赤道以北的幾內亞灣。被稱為雜貨商人的亨利王子,在西非進行黃金貿易和奴隸買賣的事業,獲得極大的成功。

延伸閱讀 葡萄牙七大奇蹟:葡萄牙國王帶你深度玩

連結兩大洋的好望角

亨利王子逝後,葡萄牙王室請託大商人費爾南.戈梅斯(Fernao Gomes)繼續前往非洲西岸探險,並許諾他享有貿易獨占權。戈梅斯的船隊為葡萄牙帶來莫大的財富。

西元一四八八年,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meu Dias,推測約西元一四五○至一五○○年)前往尋找傳說中位於剛果內部的祭司王約翰的王國,但是在非洲南端遇到暴風,漂流到非洲最南端的岬角,並將此地命名為「風暴角」。

延伸閱讀 里斯本四季酒店:從1959到2024,葡萄牙奢華酒店的起點與傳奇

🎬 改名為好望角

葡萄牙約翰二世(西元一四八一至一四九五年在位)聽聞「發現非洲最南端岬角」的消息後,遂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當時,約翰二世曾命令航海家科維良(Pêro da Covilhã)混入伊斯蘭商旅前往印度的科澤科德,科維良向葡萄牙回傳報告,說明繞經好望角可以抵達伊斯蘭商人活躍的印度洋海域,約翰二世才為「風暴角」改名為吉利寓意的「好望角」。不過,好望角並不是非洲的最南端,距離好望角以東約一百六十公里遠的厄加勒斯角才是非洲的最南端。

隨著好望角的發現,原本致力於非洲西岸探險的葡萄牙,開始轉向開發亞洲的航線。由於好望角連結大西洋和印度洋兩大洋,發現好望角意思是可以直接與亞洲做貿易。

由於約翰二世的繼承人猝死,葡萄牙的探險事業也一度中斷。直到西元一四九七年,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西元一四六九至一五二四年)率領四艘約由一百七十人組成的船隊從里斯本出發,一路直下大西洋繞經好望角,再北上抵達非洲東岸。之後,在馬林迪一位阿拉伯領航員的帶領下,終於在西元一四九八年抵達印度進出口胡椒的大港科澤科德。達伽馬素來仰慕伊斯蘭的地理知識和航海技術,一直希望能夠探訪印度,他最終也開拓出前往印度的直行航線。

達伽馬所開拓的航線,比之後的麥哲倫的航線更長,原本隨他出海的一百七十名船員,回國時僅餘不到六十人,可以想見他們經歷了非常險峻的航海歷程。不過,達伽馬船隊所帶回來的胡椒,為葡萄牙王室帶來大於航海費用六十倍之多的龐大財富。因此,葡萄牙王室將印度洋貿易視為國營事業,每年都會派船航行印度洋。西元一五○○年,卡布拉爾率領船隊航行印度,隨著大西洋季風的吹拂,竟偶然發現了巴西。

延伸閱讀 三分鐘認識大航海時代的霸權與他們的殖民地

《世界歷史上的跨文化貿易 Cross-cultural trade in world history》的作者菲利普.柯丁(Phillp D. Curtin)曾記述,西元一五○○至一六三四年間,航向印度的葡萄牙船隊在海上遇難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八。好望角以南的海域由於長年吹拂狂暴的西風,被稱為「咆哮四十度」地帶,當時的帆船要航行這一帶海域是非常困難的事。


南非 | 好望角

西元一五○九年,葡萄牙在靠近印度北方坎貝灣入口的迪烏港海上,與埃及馬木路克蘇丹國的艦隊交戰,葡萄牙艦隊舷側的小型火砲大顯神威,從此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權。

西元一五一○年,葡萄牙征服了印度西岸的果亞港,並以果亞為據點(西元十六世紀後半至十七世紀的鼎盛期,人口約有二十萬人),在西元一五一一年征服了麻六甲海峽的要衝馬六甲蘇丹王朝,更進一步前進摩鹿加群島和東亞。

推薦行程 與葡萄牙、中國明朝關係密切的印度果亞

解讀歷史

葡萄牙在印度洋商圈能夠占有一席之地,所仰賴的並不是他的商業力,而是仰賴他們在商船舷側所配備的小型火砲。在印度洋一帶,伊斯蘭勢力則是在經濟上占有絕對的優勢。

🎬 葡萄牙引發了商業革命

由於葡萄牙在歐洲沒有亞洲商品的銷路,就把從亞洲直運過來的商品引進到歐洲法蘭德斯的安特衛普,再銷售給歐洲各地的商人。歐洲經濟的中心於是由義大利諸城轉移到北大西洋沿岸。這就是「商業革命」。

葡萄牙加入東亞的走私事業

葡萄牙征服了麻六甲後,偽裝成麻六甲的使節企圖與明朝進行勘合貿易,卻被識破身分而宣告失敗。之後,葡萄牙船隊便沿著中國沿海北上進行走私貿易。葡萄牙人與明朝的走私商人搭上線,頻繁往返於東亞海域。

西元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賄賂明朝的地方官員,在靠近廣州的澳門設置了東亞交易的據點。當時的日本因為開發「石見(大森)銀山」(島根縣)而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產銀國家,葡萄牙人將從明朝購得的生絲、絹、棉紗賣到日本九州,賺取了大量的白銀。

明朝由於實施海禁政策,將民間商人的貿易以「倭寇」之名加以打壓,但是卻無法阻止從日本石見銀山、馬尼拉郵船(美洲白銀)和葡萄牙所帶來的白銀流入國內。

解讀歷史

葡萄牙在勘合貿易的衰退期加入東亞的走私貿易,透過石見白銀進行明朝與日本的貿易(從明朝的角度是走私),獲取了龐大的利益。當時的日本也透過白銀與葡萄牙和荷蘭建立起深厚的關係。日本在近世、近代時期,逐漸被牽引加入海洋世界。


作者 / 宮崎正勝

生於一九四二年。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歷史系。曾任都立三田高中、都立九段高中、筑波大學附設高中教師,及筑波大學講師、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等職務。目前在NHK文化中心等機構擔任講師,活躍於史學教育領域。著有《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圖解世界近現代史》、《餐桌上的世界史》、《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史圖解》、《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等多部著作。

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
► 購書連結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