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個地點為何能入選首批世界遺產名單?

發佈 2025.02.25 |更新 2025.03.19

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揭曉首批世界遺產名單,這12處從非洲的古代教堂到美國的自然奇觀,皆通過嚴格的「突出普世價值」審查。究竟哪些創造力天才之作、歷史典範或自然奇觀,能讓專家們在全球遺產中首先將其列為「人類共同瑰寶」?

世界遺產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根據1975年12月17日生效的《世界遺產公約》設立,旨在保護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區域或文化。 截至2024年,全球共有1,223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952項、自然遺產231項、複合遺產40項。義大利以60項居首,中國則以59項緊隨其後。且讓我們回到最初,造訪1978年首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12個遺址,它們是人類文明的里程碑,想像的邊界,更是時間無法抹去的印記。毫無懸念的代表了文化交流、建築成就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厄瓜多加拉巴哥群島

Galápagos Islands, Ecuador

加拉巴哥由十多座島嶼組成,每座島嶼的環境條件,導致動植物的適應方式有所變化。譬如生長在乾燥島嶼的象龜,為了取食高處的仙人掌,頸部較長、背甲呈馬鞍形。而生活在濕潤島嶼的象龜,植被較低,不需伸長脖子覓食,因此頸部短,龜殼呈圓頂形。這種適應環境的變異,使達爾文更進一步思考物種如何隨環境變遷而發生變異。另外,海鬣蜥與陸鬣蜥也是為了適應不同環境而發展出不同的特徵,這些生態特性,為達爾文提供了最直觀的證據,鞏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這使得加拉巴哥群島成為天字第一號的世界遺產。

延伸閱讀 把世界遺產吃下肚:泰國冬蔭功入選2024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 圖/shutterstock

珍稀的海鬣蜥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徹底改變了生物學,推動了進化論的發展。

成為現代生態保護運動的典範。

促進全球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的研究。

德國亞琛大教堂

Aachen Cathedral, Germany

西元800年,羅馬教宗在羅馬為日耳曼人「查理曼大帝」加冕,奉他為「羅馬人的皇帝」,這場加冕典禮改變了世界歷史,代表教宗承認查理曼大帝作為西歐的皇帝,後人尊他為「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於8世紀末建造亞琛大教堂,使這裡成為信仰與權力的交匯處,在接下來的六百年間,這座八角形的教堂見證過33位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的加冕大典。

延伸閱讀 從古羅馬帝國到現代德國:穿越德意志兩千年關鍵景點


亞琛大教堂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中世紀建築的傑作,影響了後來的羅馬式和哥德式大教堂。

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的陵墓所在地,承載著基督信仰歷史的重要遺產。

中世紀歐洲的朝聖中心,促進了文化和宗教交流。

波蘭克拉科夫

Historic Centre of Kraków, Poland

克拉科夫曾是波蘭王國的首都(1038–1596年),它擁有歐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舊城區之一,與基多並列為首批世界遺產城市,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1569-1795),克拉科夫成為東歐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其大學、藝術與宗教影響力孕育出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如天文學家「哥白尼」,它也曾遭納粹德國占領,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驅逐至此,最終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波蘭的興衰、劫難和重生都看在克拉科夫眼裡。

延伸閱讀 波羅的海、波蘭、斯洛伐克五國之旅:金質獎波波斯行程解析


波蘭文化首都克拉科夫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歐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市之一,保留了原始的城市格局。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中心,孕育了眾多學者和藝術家。

見證了猶太文化的繁榮與浩劫,成為二戰歷史研究的重要場所。

衣索比亞拉利貝拉教堂

Rock-Hewn Churches, Lalibela, Ethiopia

拉利貝拉教堂位於衣索比亞北部,以11座全球唯一由整塊岩石開鑿而成的地下教堂聞名,完全由火山岩雕刻而成,無需額外建築材料,顯示高度的建築技術與工程成就,衣索比亞是全球最古老的基督教國家之一,拉利貝拉被視為基督教文化的核心遺產之一,其建築形式與象徵意義,顯示了衣索比亞與埃及、敘利亞、拜占庭與地中海基督教世界的文化聯繫。這些教堂由13世紀衣索比亞國王拉利貝拉所建,被譽為「非洲的耶路撒冷」,是衣索比亞東正教的聖地。其中,聖喬治教堂(Bete Giyorgis)最具代表性,呈希臘十字形,位於深坑之中,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岩雕教堂之一。拉利貝拉的教堂至今仍在使用,未曾遭受大規模破壞,是世界少數仍維持宗教功能的中世紀岩石建築群。

延伸閱讀 認識耶穌十二使徒和祂們的教堂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獨特的岩石雕刻地下教堂。

是衣索比亞正統基督教的重要信仰中心。

展現了中世紀非洲的建築工藝與文化成就。

證明了衣索比亞基督教王國與聖經故事的深厚聯繫。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United States

黃石國家公園位於美國懷俄明州、蒙大拿州與愛達荷州的交界處,是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1872年成立)。園區內擁有地球上密度最高的地熱噴泉與間歇泉,並以獨特的地質景觀、豐富的野生動物生態與壯麗的自然景觀聞名,黃石公園啟發全球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的設立,開創了現代自然保護的先例,如美國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1890年)、加拿大的班夫國家公園(1885年)皆受其影響,因此黃石國家公園不僅是自然奇觀的寶庫,更是全球環境保護的起點,象徵著人類對自然遺產的尊重與保護,

延伸閱讀 藍嶺大道 | 在美國最美的公路上一圓RV旅行夢


黃石公園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啟發全球國家公園體系的建立,推動環境保護運動。

作為地熱研究的重要地區,提供了豐富的科學資料。

兼顧旅遊與自然保護,為全球生態旅遊樹立典範。

衣索比亞塞米恩國家公園

Simien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Ethiopia

衣索比亞號稱非洲屋脊,塞米恩是屋脊上最壯麗的高原山脈之一,險峻的懸崖、深邃的峽谷與高聳的山峰造就出全球最獨特的侵蝕型山地景觀。其中最高峰拉斯達山(Ras Dashen, 4,550m)是衣索比亞最高峰,也是非洲第四高峰。

塞米恩國家公園與加拉帕戈斯群島、黃石國家公園等地齊名,顯示其在全球自然遺產中的重要地位。全球最珍稀的野生動物,如唯一的食草狒狒-杰拉達狒狒、衣索比亞狼以及僅存500隻的瓦利亞野山羊,牠們在其他地方已經絕跡,使得塞米恩國家公園成為非洲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

延伸閱讀 衣索比亞尋奇-原始部落、塞米恩國家公園、拉利貝拉岩石教堂群


杰拉達狒狒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極端地形與壯麗景觀

瀕危與特有動植物的棲息地,如杰拉達狒狒和瓦利亞野山羊。

促進了高原生態系統和自然保護的研究。體現了衣索比亞在自然史上的重要地位。

波蘭維利奇卡和博赫尼亞鹽礦

Wieliczka and Bochnia Royal Salt Mines, Poland

維利奇卡和博赫尼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鹽礦之一,開採年份可追溯至13世紀,並持續開採至2007年,運行長達700多年。鹽礦內擁有深達327米的礦坑,長達300多公里的地下通道,是世界上最壯觀的人工鹽礦系統之一,礦內的地下湖泊、鹽洞穴與鹽晶體結構,礦工利用此一獨特地質雕刻出宏偉的教堂、雕塑與湖泊,其中最壯觀的是以鹽礦雕成的聖金嘉禮拜堂(Chapel of St. Kinga),鹽殿裡的石階、燭臺、吊燈及聖母像等全是由鹽雕琢而成,其他包括《最後的晚餐》、聖母像與歷代波蘭國王雕像。這不僅是鹽礦,更是結合歷史、文化、宗教、藝術與自然奇觀的地下奇幻世界,綻放人類意志的光輝。

延伸閱讀 波波斯-秘境古堡、塔特拉山、斯拉夫風華之旅


聖嘉金禮拜堂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全球最古老且持續運作的鹽礦之一,展示了歐洲中世紀工業的演變。

獨特的地下教堂和鹽雕,是工業遺產保護的典範。

反映了鹽在中世紀經濟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獨特的地下地質景觀。

厄瓜多基多古城

City of Quito, Ecuador

基多是世界上距離赤道最近、海拔第二高的首都,建立於16世紀的基多城以印加文明為地基,保存了完好的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城市規畫和建築、豐富的文化遺產與壯觀的安第斯山脈景觀聞名。基多的舊城區被譽為南美洲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歷史中心之一,擁有多達三十多座的巴洛克式教堂及修道院,融合了西班牙、義大利、摩爾、佛蘭芒(flemish)及本地固有的藝術型式,發展出獨特的「基多巴洛克風格」。基多古城介於兩個世界之間—古老與現代、土著與歐洲、神聖與世俗,是全球第一座UNESCO城市。

延伸閱讀 西班牙僅以168名士兵滅了印加文明


基多古城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體現了西班牙殖民時期在新世界的城市建設模式。

反映了土著與歐洲藝術風格的融合。

保留了美洲最豐富的巴洛克式宗教建築。

加拿大蘭塞奧梅多

L'Anse aux Meadows National Historic Park, Canada

蘭塞奧梅多經考古證實是西半球已知最早的北歐維京人(Norse)定居點,證明他們在公元1,000年左右抵達北美洲,比哥倫布的「發現」提早了近500年。這項發現改變了對美洲歷史的理解,也開啟了歐洲與北美原住民最早的文化交流歷史。此地出土的維京式長屋、鐵製品、船釘、陶器等,顯示蘭塞奧梅多曾是維京人用於製造與修復維京船隻的臨時居住點以及航行於北大西洋的重要補給站,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的維京時期北美據點。

延伸閱讀 第一次去北歐為什麼該選夏季冰島、挪威、丹麥三國行程?


蘭塞奧梅多歷史公園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顛覆了傳統的北美發現史,提供歐洲人最早抵達美洲的歷史證據。

為研究維京海上探險和定居模式提供重要考古證據。

加強了北美與斯堪的納維亞之間的歷史聯繫。

全球航海史與探險史的重要一環。

美國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United States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部,是美洲最重要的原住民考古遺址之一,該區擁有超過600座建於西元600至1300年間的懸崖居所,這些赭紅懸崖居所巧妙利用山壁的天然洞穴提供遮擋,從穴居進步到高樓式懸崖居所,展現出普韋布洛人的生存智慧與建築技術。梅薩維德是一處海拔2,440米的高原,氣候乾燥,水源有限,然考古證據顯示普韋布洛人曾修築梯田與灌溉系統,透過收集雨水、建造儲水池確保農作物生長(玉米、豆類、南瓜),可見對極端環境的高度適應能力。

延伸閱讀 2025地球全生態極致壯遊:從加拉巴哥到南極四島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北美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懸崖居所。

揭示了北美原住民的先進建築技術、社會結構和適應環境的智慧。

展示了乾旱環境下的農業和水資源管理方式。

促進了美洲土著文化的研究和保護。

塞內加爾戈雷島

Island of Gorée, Senegal

15至19世紀,塞內加爾的戈雷島曾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重要轉運站之一,成千上萬的非洲奴隸在此被關押、販賣,並送往美洲與歐洲。戈雷島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該遺址已成為全球反對奴隸制與種族不公的象徵,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克林頓均曾參訪,戈雷島曾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統治,小島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歐洲殖民風格與西非傳統文化。

延伸閱讀 三分鐘認識大航海時代的霸權和他們的殖民地


戈雷島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作為奴隸貿易的歷史遺跡,促使全球反思人權與正義。

研究非洲奴隸貿易歷史的重要地點。

吸引全球非裔後裔前來緬懷祖先,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地。

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加拿大納漢尼國家公園

Nahanni National Park, Canada

納漢尼是最早因自然景觀而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國家公園之一,它位於加拿大西北領地,其未受開發的原始環境,被譽為「加拿大最後的荒野」,是全球極少數仍保持純天然狀態的國家公園之一。納漢尼河是公園的核心,以險峻的峽谷與世界級的激流探險聞名,河水穿越四大峽谷,峭壁高度可達1,200公尺。維吉尼亞瀑布落差96米(尼加拉瀑布的兩倍),被譽為「北美最壯觀的瀑布之一」。公園擁有北美最完整的生態系統之一,為多種受全球暖化影響的北極與亞北極野生瀕危動物提供棲息地。公園亦擁有世界級的喀斯特洞穴、峽谷與地下河流,是全球最重要的喀斯特研究區之一。

延伸閱讀 征服地球最險惡「三極」的英雄:史上十大北極探險家


納漢尼國家公園 圖/shutterstock

突出的普世價值:

世界最壯觀的荒野與地貌。

極端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

無與倫比的荒野探險體驗。

展示了原住民傳統的土地管理方式、文化與傳說。

結論:世界遺產的標準與影響

1978年首批12項世界遺產,充分展現了UNESCO在遴選世界遺產時的三大標準:

文化與建築遺產:亞琛大教堂、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基多古城、克拉科夫、維利奇卡鹽礦。

歷史與全球探索:蘭塞奧梅多、戈雷島、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自然與生態保護:黃石國家公園、加拉巴哥群島、西米恩山國家公園、納漢尼國家公園。

這些遺產共同促成了世界遺產保護的典範,影響了後續全球的文化與自然保育政策,確立了人類與環境共存的重要理念。它們不僅是過去的見證,更為未來遺產保護與研究奠定了基礎,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珍貴資產。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撰文編輯 / Cameron Wang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