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比利時,為世界釀造四大幸福:啤酒、巧克力、漫畫、鑽石

發佈 2025.08.29 |更新 2025.08.29

小小比利時,卻釀造出全世界的幸福:超市貨架上的 Stella Artois啤酒、百貨專櫃的Godiva巧克力、漫畫上的丁丁和藍色小精靈、婚戒上的鑽石,都來自這片土地。從修道院釀酒到歐盟和北約的心臟,比利時用小國智慧影響世界...

如果不是親自踏上這片土地,你很難想像:一個只有台灣面積85%大的國家,居然能同時釀造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啤酒,做出細緻到像珠寶一樣的巧克力,還誕生了丁丁與藍色小精靈,世界80%的鑽石在此切割。更令人意外的是,它還曾扭轉拿破崙的命運,改寫了歐洲的歷史。如今更扮演歐盟與北約的心臟。

比利時,確實不只是地圖上的小國,而是一個「壓縮的世界」。

啤酒:修道院的液體黃金

在比利時,啤酒不是配餐飲料,而是一種生活文化。這些故事其實離我們不遠——超市貨架上常見的Stella Artois(時代啤酒),餐廳酒單上的Leffe修道院啤酒,以及啤酒迷最崇尚的品牌Chimay,它們都來自比利時。原來我們早已與這片土地的啤酒文化,有了親密的日常連結。

而在這些熟悉的品牌背後,都蘊藏了悠久的歷史。Stella Artois誕生於1366年的魯汶釀酒坊(Leuven brewery),最初是一款為聖誕節特別釀造的「星辰啤酒」,後來卻在數世紀的發展中,一步步走進全球超市與KTV包廂,成為日常的一部分;Leffe則延續了十二世紀修道院釀酒的傳統,經歷宗教與戰火仍然存續;Chimay更是由修士親手釀造的特拉普派啤酒(Trappist beer)。

比利時知名啤酒
比利時知名啤酒

比利時的啤酒文化在 2016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認證不是針對某一款特定的啤酒,而是肯定整個比利時的「啤酒文化」。所以,當你舉杯暢飲比利時啤酒時,每一次入喉的金黃色液體,都帶著八百年的光陰在你的舌尖迴盪。

特拉普派啤酒

特拉普派啤酒是一種認證標誌。它代表這款啤酒是由特拉普派修道院(Trappist monastery)的修道士親自釀造,或是在他們的監督下生產的。由於嚴格的規範,全世界獲得「特拉普派」認證的修道院啤酒廠非常稀少。

比利時啤酒多達1000種
比利時有上千種啤酒 圖/VISITbrussels

巧克力:從皇家御用到奢華藝術

台灣百貨專櫃常見的Godiva,歐洲街角隨處可見的Leonidas,以及精品級的Pierre Marcolini,都來自比利時。

1912年,藥師出身的Jean Neuhaus發明了第一顆夾心巧克力(Praline),原本只是想讓藥丸更容易入口,卻意外開啟一場革命。Godiva取名自英國女貴族歌蒂梵夫人(Lady Godiva)的勇氣傳說,成為比利時王室御用;Leonidas以親民價格打開國民市場,被稱為「比利時人的日常巧克力」;Pierre Marcolini之所以被譽為「可可界的愛馬仕」,主要歸功於其「Bean to Bar」(從可可豆到巧克力)的製作理念。這代表他們不像許多巧克力品牌只購買現成的可可磚或半成品,而是從頭到尾親自把關每一個環節,確保產品的獨一無二與極致品質。

走在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s)的大廣場,當你咬下一顆巧克力,你嚐到的不只是甜,而是一個國家對細膩生活的堅持。小小一口,卻讓世界記住比利時的名字。

Pierre Marcolini
世界頂級巧克力©Pierre Marcolini

漫畫:丁丁與藍精靈的故鄉

在布魯塞爾街頭,你會發現一種驚喜:大樓外牆不只是灰牆,而是巨幅漫畫。丁丁(Tintin)揹著背包與小白狗奔跑,藍色小精靈(The Smurfs)藍色身影在牆角露出笑容。

丁丁歷險記
丁丁歷險記 圖©Hergé/Moulinsart

1929 年,《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在報紙連載,讓一個黃髮小記者走遍五大洲,甚至早於人類登月抵達月球;1958 年,《藍色小精靈》誕生,從比利時小畫室走進世界螢幕,最終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吉祥物。

一個小國,竟能用漫畫把想像力散播到全世界。那已超越漫畫或角色本身的意義,而是比利時送給世界的微笑。

藍精靈
藍色小精靈 圖©Sony Pictures Animation

鑽石:安特衛普的永恆切割

在安特衛普(Antwerp)的舊城區,有一條名為「鑽石區」的街道。白天走過,你會看見西裝筆挺的買家與切割師穿梭其間,手裡提著的小皮包,裝的不是現金,而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原石。

據說,全世界八成的鑽石,都曾在這裡被切割或交易。換句話說,幾乎每一枚婚戒、每一顆珠寶背後,都曾在這座比利時小城留下足跡。

17 世紀時,安特衛普的猶太社群把切割工藝推向極致,發展出近乎完美的「八心八箭」,這門技術讓冰冷的礦石,化為人類情感中最閃耀的象徵。

走在這裡,你會突然意識到:一個不起眼的港口城市,竟掌握了人類對「永恆」的想像。每一顆鑽石離開安特衛普後,便啟程了一段新的愛情冒險。

安特衛普中央火車站
安特衛普中央火車站 圖/Shutterstock

布魯塞爾:歐盟與北約的會客室

布魯塞爾是一座矛盾的城市。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Place de Bruxelles)在1998年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它是哥德式和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展現了歐洲城市從中世紀末期到文藝復興時期商業與社會生活的面貌;而不遠處的「歐盟區」,則是玻璃鋼骨的摩登高樓。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花毯節
布魯塞爾大廣場 圖/Shutterstock

這裡同時是歐盟總部、北約司令部,以及三百多個國際NGO的落腳點。外交官們在會議與咖啡館之間穿梭,使布魯塞爾成為「世界政治的會客廳」。

一座城市,卻同時是中古世紀的舞台與當代世界的樞紐。這種強烈反差,正是比利時的縮影。

比利時歐盟理事會大樓
歐盟理事會辦公大樓 圖/wikimedia
比利時北約組織總部
北約司令部 圖©SOM

滑鐵盧:一片草原上的歐洲命運

布魯塞爾以南二十公里,有個看似寧靜的小鎮。草原中央,一座人工土丘上矗立著銅獅,俯瞰四周。這裡就是滑鐵盧。1815 年夏天,一場大雨讓拿破崙的炮兵陷入泥濘,最終在此兵敗,帝國夢碎。

拿破崙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滑鐵盧戰役

今日,站在獅子土丘上眺望平靜田野,很難想像當年炮火轟鳴。但正因如此,滑鐵盧成為比利時最能代表「小國左右大歷史」的象徵。

一片草原,卻改變了整個歐洲的走向,這就是比利時的重量。

滑鐵盧戰場遺址
滑鐵盧戰場遺址 圖 makasana photo/Shutterstock

三語拼圖:小國的大智慧

比利時國王每年聖誕致詞,都要準備三個版本:荷語、法語、德語。這就是比利時的日常。

1970 年代,國家透過聯邦制,把語言與族群的分歧,轉化為一種「協商民主」。權力雖分散到各地區,但卻讓不同社群的聲音都能被聽見。

小國卻能創造大智慧,比利時就是最好的例子。

比利時-荷法德共融
荷法德民族融合 圖/wikimedia

比利時,一個壓縮世界的縮影

啤酒的濃烈、巧克力的甜蜜、漫畫的趣味、鑽石的永恆、布魯塞爾的政治舞台、滑鐵盧的歷史重量、三語制度的智慧……這些元素被壓縮在一個面積僅台灣兩倍的小國。

比利時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世界:影響世界,不必疆土廣大,而要有勇氣、創意與智慧。

比利時延伸閱讀

由於比利時國土不大,所以台灣人飛去遙遠的歐洲,通常會一次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荷比盧值得深度旅遊的十大魅力之選

比利時布魯塞爾聖誕市集攻略

歐洲最神聖的嘉年華在比利時班什小鎮

推薦行程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深度旅遊建議路線

FAQ

Q1: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荷蘭語、法語、德語三種,依地區不同。

Q2:比利時啤酒與德國啤酒有何不同?

德國啤酒強調純釀法,比利時啤酒則以多樣風味、修道院傳統見長。

Q3:去比利時一定要吃什麼?

華夫餅(布魯塞爾型與列日型)、淡菜薯條、巧克力、啤酒。

內容精華

比利時是一個小卻強大的國度:超市貨架上的Stella Artois啤酒、百貨裡的Godiva巧克力、漫畫裡的丁丁、婚戒上的鑽石,全都來自這裡。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約的心臟,滑鐵盧曾改變歐洲命運,三語制度展現協商智慧。比利時證明,小國也能放大世界。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作者/
夏金剛

《致旅程》主理人,自2011起專職「故事行銷」,為品牌打造引人入勝的勸敗好故事。曾為非洲海島創造30倍營收,並受邀赴中國演講,亦獲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專訪肯定。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