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風暴下的突圍:旅行團搭上最後班機逃離南美洲的驚險過程
發佈 2025.05.01 |更新 2025.05.01
2020年3月5日,領隊藍務虔(Simon)帶著19位客人前往秘魯和玻利維亞旅行20天,他當時沒想到,這趟尋常的秘玻之旅將成為他十幾年領隊生涯中最艱鉅的挑戰,他必須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帶客人逃出南美洲...
暗潮潛伏
故事背景必須回溯到Simon出發三個月前,世衛組織(WHO)接到中國提交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該病毒可透過人際感染,會引發包括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肺炎症狀。2月11日世衛組織正式將病毒命名為Covid-19。2月下旬,歐洲病例激增,當時,南美洲還未傳出確診病例,因此台灣衛福部也未對該國發布旅遊警示,除了兩組客人曾來電關心是否正常出團之外,其他人都對旅程都充滿期待。
3月15日,行程順順的邁入第11天,玻利維亞的部分已完美收尾,當晚夜宿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La Paz),準備次日搭乘中午班機返回秘魯,繼續未竟的旅程。豈料晚上10點25分,秘魯地接旅行社來電:「秘魯總統宣布鎖國,自3月16日零點起生效。」這道政令如晴天霹靂,意味著從明天開始全球航班將禁止飛入秘魯,Simon瞬間意識到,秘玻之旅被迫腰斬了。

玻利維亞天空之鏡 圖/shutterstock
原計畫是回程從祕魯首都利馬(Lima)飛往洛杉磯,再搭長榮返台,但現在航空公司為了因應秘魯鎖國,不得不取消或調整航班,導致機位變成稀缺資源,外國旅客爭相尋找替代航班離開南美,這種供需失衡,引爆了航班失序與搶票亂象。Simon當機立斷,切入危機處理模式,腦中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前往美國還是加拿大,總之必須馬上先離開南美洲,否則根本回不了台灣。
危機初現
晴天旅遊秘玻線負責人Shirley全權統籌,負責居中聯繫祕魯、玻利維亞的地接旅行社,處理航班和訂票事宜。她建了一個跨國群組,除了即時幫助Simon處理團上的各種需求之外,再來就是方便和跨國成員共同商討可行的逃生路線。
由於秘玻與台灣時差12小時,因此由Simon、秘魯與玻利維亞負責12小時,台北總部接棒另外12小時,三邊24小時不間斷找機位。

祕魯總統府 圖/wiki
地接社不久後提出一條路線,但因台灣簽證問題無法執行而被推翻。接下來,團隊找到第二方案:搭哥倫比亞航空經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Bogota)飛往美國,但細查之下,商務艙與經濟艙加起來最多僅10個座位,全團容不下20人,團體分散恐生變數,這條路只能作罷。
與此同時,Simon選擇不讓團員過早陷入恐慌,決定推遲宣布祕魯鎖國,直到第二天早上9點。待全團安心甜睡了一整夜、享用完早餐,他才將所有人召集至飯店大廳:「秘魯宣布鎖國了,原定行程無法繼續,我們得暫時留在拉巴斯,但請放心,公司已有帶大家回家的備案。」
Simon向團員報告的第一版方案,實則是徹夜奮戰後得出的第三版。他以沉穩從容的語氣:「我們將從拉巴斯飛往智利聖地牙哥,在那裡停留一晚後,隔天轉飛洛杉磯,再返回台北,預計23號清晨5點40分抵達。所以,我們將在這家飯店續住三晚(16、17、18號),19號啟程前往聖地牙哥。」

拉巴斯 圖/shutterstock
團員們聽聞現況雖感緊張,但聽到已有周全安排,心情稍稍放鬆。他們一致同意全權交由Simon處理。Simon每天至少兩次向大家更新現況與進展,確保團員們的心情不會因未知而蔓延成恐慌。
瞬息萬變
沒想到備案佈達不到半個小時,16日上午10點20分,哥倫比亞突然宣布同日鎖國,智利也傳出可能跟進的風聲,兩條活路瞬間坍塌。

智利聖地牙哥 圖/dreamstime
Simon心知時間越拖,歸鄉之路將越來越窄,台北總部緊急和團隊溝通,僅兩個小時之後,第二版備案誕生:19日從拉巴斯搭乘凌晨6點抵達玻利維亞另一大城聖塔克魯茲的班機,接上清早8點飛往邁阿密的航班。
這班機位得來不易,16號鎖國傳出時已來不及訂,17號只剩兩個機位,18號全滿,最快只能搶到19號。後段航班也已敲定,從邁阿密飛洛杉磯再返台北,竟比原計畫還早一天,於3月22日抵台。Simon這才稍稍鬆了口氣,他向團員報告機位已訂,票也買好,一切就緒。內心卻有隱隱不安:「每天心情像洗三溫暖,訂到票時興奮得要命,下一秒又跌進谷底。」
以客為尊
果不其然,數小時後又傳來壞消息。當地時間17日凌晨5點50分(台灣時間17日晚間),台灣衛福部將加州升為三級警示,從洛杉磯返台須居家隔離14天。晴天旅遊考慮到許多客人要上班、上課,隔離14天很麻煩,遂決定再次調整行程。
於是,原定從邁阿密飛洛杉磯改成邁阿密飛休士頓(當地為二級警示,只需自主健康管理),當天中午Simon再次召集團員:「公司希望各位貴賓快速、平安的到家,因此調整了計畫,改成從休士頓搭長榮返台,回家後就不必隔離14天了,您的生活也就不會受到影響。」
第三版備案就此拍板:18日飛往聖塔克魯茲,19日晨間轉飛邁阿密,21日凌晨從休士頓啟程回家,預計22日清晨抵達台灣。與前一版相比,除了改道休士頓,Simon還多了層考量,他擔心狀況再度生變,決定提早一天離開拉巴斯,選擇下午5點抵達聖塔克魯茲的航班,並安排入住機場附近飯店,以便靈活應對任何變局。
17日,回程計畫大致底定。全團待在拉巴斯的飯店,氣氛終於透出一絲塵埃落定的輕鬆。有的團員在房間休息,有的在大廳閒聊,還有些人相約前往賣場購物,在連串波折後總算可以喘口氣。
絕處逢生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7日中午12點,聖塔克魯茲傳出4例確診,政府判定為群聚感染,當即宣布19日凌晨零點起封城。Simon的航班是19日早上8點,也就是封城後8小時起飛。這8小時之差,讓一切努力前功盡棄。
台北總部早已通宵達旦的支援,封城消息一出,立刻請玻利維亞地接帶著Simon衝去兩大航空公司辦公室,詢問能否讓團體提前至18日上機。然而,航空公司辦公室內萬頭鑽動,每架班機空位都不超過20個,根本搶不到。「當時真的超崩潰,」Simon心力交瘁。
.jpg)
聖塔克魯茲 圖/shutterstock
就在希望幾近破滅之際,轉機意外降臨。聖塔克魯茲居民抗議封城令下達太過倉促,毫無時間準備,迫使政府在傍晚宣布將封城時間延後12小時至19日中午12點,這道曙光讓Simon絕處逢生,原定的19日8點航班,恰好能在封城前順利起飛。
但挑戰未完。玻利維亞發布全國宵禁,下午4點後禁止人車外出,這麼一來,原定18日傍晚5點班機再次泡湯。台北立刻改訂下午1點40分飛往聖塔克魯茲,3點多入住飯店,巧妙閃過4點宵禁。Simon苦笑:「光是拉巴斯到聖塔克魯茲的班機,就改了3次。」
驚險撤離
18日下午,團體順利住進聖塔克魯茲的飯店,晚上10點左右,Simon基於謹慎,再次上航空公司官網確認機位,赫然發現全團的online check in紀錄全部消失,他懷疑可能有人動用關係搶走了我們的位置,畢竟華人的名字看起來就不是拉丁美洲人。
Simon立刻聯絡台北和玻利維亞地接。台北馬上動員了五個人,重做整個線上報到手續,才總算確認所有人的預辦登機手續辦妥。照理來說,只要完成預辦登機,座位就會被保留。若隔天班機爆滿,航空公司通常會拉下還沒報到、沒付款的人,幸好Simon進行再次確認。
但障礙仍未清除。宵禁規定下午4點至次日6點禁止外出,如果早上6點才從飯店出發,絕對趕不上8點的飛機。Simon預見這班「末班機」勢必癱瘓機場,於是前一晚便央請飯店找一位敢在宵禁期間冒險突圍去機場的司機。
.jpg)
新冠疫情延燒 圖/shutterstock
凌晨3點半,團員們偷偷從飯店出發。「我有想過路上會不會碰上臨檢,但沒得選,只能硬幹。」Simon說。10分鐘車程花了100多美元,幸運的是司機熟門熟路繞行小道,避過軍隊崗哨攔查,一到機場後,全團快速跑進大廳。「老實說,萬一真的找不到車和司機,團員都已做好心理準備,要拖著行李走到機場,」Simon說:「那時只要能離開南美洲,什麼都願意做,因為錯過這班飛機,誰都不知道還要被困多久。」凌晨1點搞定線上預辦登機,接著凌晨3點半出發前往機場,6點左右完成所有報到和行李托運,Simon那一晚基本上又沒睡。
團隊力量
在這場「逃難」大作戰中,各方分工明確。台北總部統籌指揮,秘魯地接社負責提供即時資訊,玻利維亞地接社則投入人力支援,智利地接社更是居功厥偉,雖然秘玻行程不包括智利,與他們無關,但航空公司總部都在智利,他們憑藉在當地的深厚人脈與影響力,加上與晴天旅遊長久的合作情誼,最終的關鍵班機是由他們出面搶下的。「我們需要20個位子,全靠智利地接社透過關係搞定。」Simon說。
過程中,台北總公司、秘魯、玻利維亞與智利地接社成為Simon的專業後盾,隨時協助執行任務,「改票、重訂機票這種近百萬的大筆金額,得先報請公司批准,而晴天旅遊的快速回應與全力支持,讓我不用瞻前顧後,放手去做,每一步決策都能迅速落地,成為脫困的關鍵。」
例如Simon不通西班牙語,航空公司人員根本不會搭理你,為了克服溝通門檻,晴天旅遊特別請玻利維亞地接社派兩名人員,陪全團從拉巴斯飛到聖塔克魯茲,確保一路順暢。地接社的朋友還半開玩笑地對Simon說:「我保證會送你們上飛機…或者送進檢疫所!」這兩位地接的來回機票與住宿費用全由晴天旅遊吸收,「在混亂的機場中有他們在很好,一人負責和櫃檯交涉,另一人留下陪團員,總之連我三個人至少會有一個人隨時陪在旅行團身邊,增加客人的安全感。」
現場也有很多單據要填,除了出入境表格以外,還有很多個人旅遊史、健康史的表格,然後美國的、玻利維亞的,地接人員直接把四、五款表格一次拿過來,由Simon先填好一個範本讓大家抄,其中幾位通英文的團員也會主動幫忙,畢竟一起玩了11天,大家都會彼此互相幫忙。
最後一哩
總算可以出境了,移民官在護照蓋章時,Simon問:「今天中午機場就要封閉了嗎?」對方點點頭說:「對,中午12點,你們搭的是最後一班飛離玻利維亞的飛機,恭喜。」這句話團員們都聽到了,大家這才真實意識到這趟歸鄉路有多凶險,差一點就走不了。
到了機場後,大家也沒有什麼心情吃早餐,只是焦急地望向窗外,因為跑道上一架飛機都沒有,空蕩蕩的讓人充滿了不確定感。好不容易,飛機大駕蒞臨,那一刻,所有人才真正鬆了一口氣。
全員登機後,飛了七個小時抵達邁阿密。Simon已事先聯絡邁阿密,詢問美國入境的狀況。對方說,美國人連體溫都沒有量,基本上只要沒發燒、沒嚴重咳嗽都可以入境,他們一點也不緊張。
Simon成功帶著團員一起抵達邁阿密,駐邁阿密代表處特地派出秘書來接應,帶來礦泉水、水果、便當,讓全體團員都有種浩劫餘生的安心。接下來就只是等待時間,一班一班飛機陸續起飛,大家終於能平安回家了。
沒想到,從休士頓機場轉機返台,成為最後一道考驗,因為乘客大多是中國人,台灣人不到三成。16小時的飛行,人人都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深怕在機上中標。後來才知道,當時多數國家已經與中國全面斷航,唯獨台灣還有航班飛往北京、上海等地,所以不少人把台灣當作轉運點,從美國飛台灣,再轉機回中國。

擔驚受怕的16小時 圖/shutterstock
Simon一團在飛行途中還發生了一件事,全球防疫等級被提升至第三級,原本以為只需自主健康管理,下飛機時才知道政策已變,「我們拼了命逃出來,還是逃不過隔離,下機當天起全員改為居家檢疫14天,我們剛好遇上這波新規定。居家檢疫到了最後兩三天的時候,又說要加7天自主健康管理」Simon搖頭感慨。
靠著晴天旅遊台北總部、各國地接社與Simon的專業操作與機敏應變,全團終於在2020年3月22日早上6點返抵國門,成為同時期第一個從秘魯回到台灣的旅行團,甚至比大型上市旅行社的包機團還早24小時到家。

世界衛生組織 圖©WHO
尾聲
Simon:「我做領隊十幾年,經歷過不少因不可抗力改行程的突發事件,但這一次是我碰過變數最多的狀況。中間那4天『完全無法確定下一步』」的焦慮感,是前所未有過的。以往頂多只要一晚或兩天就能解決,但這次是訂了又變、變了又改,煎熬延續得非常久。不過我感到很安慰,帶領客人順利返國。」
晴天旅遊在沒有包機的優勢下,靠著跨國團隊之間的聯繫、協調、應變,一步一步克服難題,這些客人所看不到的排難能力、時間、壓力、金錢等等的付出,具象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家旅行社服務與品牌的價值,以及第一個回到台灣的旅行團。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