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也能成為世界遺產?認識阿拉伯書法的魅力與傳承
發佈 2025.05.12 |更新 2025.05.28
阿拉伯書法不只是文字藝術,更是伊斯蘭文化中神聖與美學的結合。2021年被列為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這門源自《古蘭經》的書寫藝術吸引全球目光。本文帶你了解阿拉伯書法的起源、主要風格與深層文化意涵,一探書寫背後的神聖魅力。
猶記第一次在清真寺裡看見阿拉伯書法時,便被那律動跳躍的線條和各式猜不透的變形圖案所吸引,我當下甚至動了學習阿拉伯語文的念頭,只為認識這看似外星文的文字。
對穆斯林而言,阿拉伯書法從不只是語言工具,一豎一撇之間,是伊斯蘭信仰的延伸;而對旅人與藝術愛好者而言,更是一種會讓人屏息凝視的美感體驗。
.jpg)
你能想像這是文字嗎? 圖/wiki

土耳其布爾薩大清真寺的書法 圖/夏金剛
起源與神聖使命
源起自《古蘭經》
7世紀初,穆罕默德收到真主的啟示,並以阿拉伯語逐句傳頌、書寫下來。這使得「書寫」在伊斯蘭世界中不只是記錄,而是一種與神直接連結的神聖行為,慢慢也演進為一種藝術修行。為了讓經文呈現得莊嚴與清晰,阿拉伯書法在筆劃、比例與排列上逐漸發展出嚴謹的美學體系。
穆斯林避諱偶像崇拜,因此書法便擔負起裝飾與傳神的角色。不論在建築、手抄本、器物上,書法無所不在。它並不描繪神,卻用線條描摹出對神的敬畏與讚美。

土耳其布爾薩綠色陵墓 圖/夏金剛
阿拉伯書法之美
在世界眾多文明中,唯華人與阿拉伯世界將日常文字發展成獨立藝術系統,把書法昇華為融合哲學、信仰與審美的藝術形式。不論是用毛筆書寫的「氣韻生動」,或是蘆葦筆勾勒出的「靜中藏力」,兩者皆以精神為骨,文字為形,建構出超越語言的藝術語境。

書寫阿拉伯書法的筆墨紙 圖©Qalam Aur Kagaz
筆
如果中國書法是毛筆和宣紙的共舞,阿拉伯書法的靈魂則藏在一枝名為 Qalam 的蘆葦筆中。書法家會依書體需求削出不同角度與厚度的筆尖,讓每一筆劃的粗細、曲線、轉折都恰到好處。Qalam 不僅是工具,更象徵著書寫者的心境:穩定、沉靜、專注。這也使書寫過程成為一場內在的修練。
墨
阿拉伯書法傳統使用的墨水稱為 midad,多以黑色為主,也有深棕、藍或金色變化。古代墨水常以煙灰(如椰殼煙)、蜂蜜、藏紅花與阿拉伯膠調製而成,濃稠細緻,能呈現出深邃而溫潤的筆觸。書法家會根據紙張材質、筆尖寬度與書體風格,微調墨水的濃淡與流動性。即使在現代,許多書法家仍保留古法製墨的習慣,視之為作品靈魂的一部分。

土耳其孔亞梅夫拉納博物館展品 圖/夏金剛
美
阿拉伯書法的美,來自深度融合形式與信仰的特質。它的線條時而嚴謹如建築結構,時而飄逸如詩行律動,時而瀰漫著神祕色彩。每一筆劃之中都包含著重力與平衡的考量,它不僅展現對稱與比例的視覺美感,更透過「筆斷意不斷」的曲線,引導觀看者進入一種近乎冥想的節奏。當我們凝視一幅經典阿拉伯書法作品,不只是在「讀」文字,而是在「聽」一場沒有聲音的祈禱,在「感受」一段視覺化的信仰旅程。它的美,在於靜中有動,曲中有力,筆筆皆藏有回歸神聖的意圖。
我不禁想像著穆斯林是不是都有超高的美學素養呢?
延伸閱讀 為什麼去土耳其坐熱氣球,一定要在卡帕多奇亞住兩晚才夠?
文字與書法之間
大多數阿拉伯人都能讀寫阿拉伯語,但是,阿拉伯書法卻屬於專業技能。
簡單說,阿拉伯語用在口語與書寫,是溝通與傳遞資訊的工具,從小學起即為基礎教育內容,和我們從小學國語一樣。阿拉伯書法則歸類為藝術選修課,正如我們會寫中文卻未必能寫出草書、楷書或隸書,阿拉伯書法需長時間臨摹、比例訓練與美學修習,它是一門藝術,將字母造型進行變形、美化與重構,追求視覺上的和諧、節奏與神聖性。
延伸閱讀 藍色清真寺旁最容易被忽略的寶藏:君士坦丁堡競技場上的五大古蹟

如藝術精品般的古籍 圖/夏金剛
以下是兩者在用途、風格與學習難度上的差異整理:
► 阿拉伯文用途廣泛,包括日常交流、新聞、學術與宗教用途。
► 阿拉伯書法主要用於宗教建築、祈禱文、裝飾與詩文藝術創作。
► 一般人都能學會阿拉伯文;而阿拉伯書法則需長時間修習,有時需拜師學藝。
► 阿拉伯文字體規範一致,為便於閱讀;而書法可以誇張變形,強調美感與個人風格。
這也說明了,現代阿拉伯世界雖對書法仍保有尊敬與情感連結,但真正投入研習書法的多為藝術家、設計師與文化傳承者。書法,已從日常語言的形式,昇華為一種具有高度象徵與表現力的藝術類型。
推薦行程 土耳其西部全覽-蔚藍雙海、典藏鄂圖曼
走入西方設計界
阿拉伯書法之美正逐漸從宗教領域跨向全球視野,西方世界的藝術家、時尚品牌與建築師們,被它所蘊含的節奏、留白、曲線與神聖性吸引,為現代創意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靈感資源。
許多當代藝術展,如倫敦的V&A博物館、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院,曾以阿拉伯書法為主題策劃專展。街頭藝術家如 eL Seed,更將傳統書法融入塗鴉藝術,作品遍布巴黎、紐約、杜拜與開羅的建築牆面,傳遞和平與對話的訊息。

eL Seed位在南韓的設計作品 圖©eL Seed
在品牌設計領域,愛馬仕、LOEWE、Maison Alaïa 等品牌,也曾邀請阿拉伯書法家創作限量包裝、視覺裝置或時尚字樣。這種合作不僅止於「異國風格」的運用,更體現對另一種美學語言的尊重與共鳴。

愛馬仕與阿拉伯書法家合作的香水瓶 圖@Hermès
透過設計、藝術與跨界合作,阿拉伯書法逐步跳脫宗教專屬符碼,成為一種放眼世界的視覺語言。
認識主要的書體
阿拉伯書法依地區、時代與用途的不同,發展出數種風格各異的書體,以下是主要書體:
庫法體(Kufic):
最古老的風格,幾何感強、線條筆直,多用於早期古蘭經抄本與清真寺裝飾。庫法是伊拉克南部的一個城市,在早期伊斯蘭時期被視為知識中心。
延伸閱讀 土東旅遊心得:我的庫德族大暖男導遊

阿拉伯書法-庫法體 圖/wiki
奈斯赫體(Naskh):
圓潤、結構清晰,由於易於辨認,是現今最常見的印刷用字體,亦為《古蘭經》常用字型,奈斯赫體早在伊斯蘭曆法第一世紀就已經出現。

阿拉伯書法-奈斯赫體 圖/wiki
蘇魯斯體(Thuluth):
筆劃寬大、起伏有致,常見於清真寺牆面與皇室文書,具高度裝飾性。每個字母的三分之一是傾斜的,蘇魯斯在阿拉伯語中意為「三分之一」,這是一種優雅的草書字體,在中世紀用於清真寺的裝飾。
.jpg)
阿拉伯書法-蘇魯斯體 圖/wiki
納斯塔利克體(Nastaliq):
線條傾斜如流水,風格詩意優雅,流行於波斯與南亞地區。

阿拉伯書法-納斯塔利克體 圖/wiki
迪瓦尼體(Diwani):
筆劃緊湊華麗,源自鄂圖曼宮廷,它被用來書寫所有的皇家法令、捐贈和決議,是蘇丹宮殿的秘密之一。這種文字的規則並不為人所知,只有它的主人和少數聰明的學生知道。
.jpg)
阿拉伯書法-迪瓦尼體 圖/wiki
魯卡體(Ruq'ah):
簡潔實用,適合快速書寫,為現代阿拉伯世界常用手寫體。

阿拉伯書法-魯卡體 圖/wiki
對於身處漢字文化、又深受西方審美觀影響的華人而言,阿拉伯書法是一扇陌生又迷人的窗景。它提醒我們,文字不只是傳遞訊息的符號,也可以是美學的延伸、信仰的軌跡,是人類如何與神、與自己對話的一種方式。
延伸閱讀 土耳其東部到底有什麼?最被低估的旅遊區域

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夏金剛
文化尊重聲明:
本文所呈現的阿拉伯書法圖片與建築細節,僅用於文化與藝術欣賞之目的。《致旅程》以謙卑之心向伊斯蘭世界致敬,尊重其宗教語境與信仰核心。所有內容皆避免對神聖文字進行商品化或斷章引用,期盼透過介紹與理解,促進跨文化的欣賞與對話。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撰文編輯 / Camero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