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歷史區最被低估的景點:君士坦丁堡競技場上的五大古蹟

發佈 |更新 2025.05.12

在藍色清真寺與聖索菲亞大教堂之間,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經常被旅人忽略,然而,這裡的五大古蹟,可說是伊斯坦堡最具資格訴說帝國故事的歷史現場...

拜占庭古競技場

當我來到伊斯坦堡時,一心只想奔往聖索菲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朝聖,這兩座天王級景點相距僅有500公尺,它們都位在由行人徒步區、噴水池、花園所形成的蘇丹艾哈邁德廣場(Sultanahmet Square)上,由於當天氣溫超過攝氏40度,廣場上又無處遮蔭,所以我經過藍色清真寺旁的廣場時,也沒多留心眼。萬萬沒想到,腳下兩米處曾是拜占庭帝國最熱血的舞台-君士坦丁堡競技場(Hippodrome),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首都,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大軍攻陷後,更名為伊斯坦堡。


蘇丹艾哈邁德廣場 圖 IgorZh/Shutterstock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曾是拜占庭帝國的權力中心,初建於西元203年,比西元537年落成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還早300年出現,完整見證了政權更迭、信仰碰撞與文化交融,然而,因為它沒有明顯的圍牆、沒有觀眾席、沒有古跡韻味,使得這座超過1,800年歷史的古競技場,已被城市生活吞沒。人們踏過它,卻少有人停下腳步低頭想像:這裡曾經是戰車馳騁、十萬人歡呼、皇帝現身、政變爆發的地方。

也正是這種「與現代地景交融太深」的狀態,使它成為伊斯坦堡最容易被錯過、卻最值得駐足凝視的歷史之地。

延伸閱讀 三分鐘認識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

埃及法老方尖碑

廣場上的方尖碑,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紀,原本豎立在古埃及盧克索神廟,見證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對世界的征服。

西元39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它運抵君士坦丁堡,意圖將埃及的神聖力量,化作帝國榮耀的象徵。當時的競技場已是帝國中心,這座18.5公尺高的花崗岩方尖碑,被安置在中央分隔帶(spina)上,不僅是古埃及神權的象徵,也在拜占庭時期轉化為皇權與帝國榮耀的代表。

方尖碑底座浮雕著賽馬與皇帝加冕,猶如把古埃及神權與羅馬皇權巧妙交織,因此,這不只是一根石柱,它象徵「帝國接力棒」,是帝國在競技場中展演權力的縮影。

延伸閱讀 去土耳其前必讀:三分鐘認識令人驚豔的阿拉伯書法

伊斯坦堡廣場埃及方尖碑
埃及方尖碑 圖/夏金剛

學者從方尖碑底座皇帝與觀眾的浮雕中,發現細膩描繪當時服飾與禮儀,成為研究東羅馬社會的珍貴線索。

伊斯坦堡廣場埃及方尖碑
埃及方尖碑下底座的浮雕 圖/夏金剛

希臘文明青銅蛇

這根由三條纏繞的蛇所組成的青銅柱,誕生於西元前479年,當時全希臘三十一個城邦為了慶祝在普拉提亞戰役中擊敗波斯,鑄造了這根蛇柱並豎立在德爾斐,作為對阿波羅神的感謝。

直到西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將首都東遷,他將這根蛇柱從德爾斐運來,置於競技場中央,象徵基督教帝國繼承希臘文明與勝利精神。雖然今日僅存柱身,但這已是希臘古典時代唯一仍然矗立於戶外的青銅雕塑。

推薦行程 土耳其15日-蔚藍雙海、典藏鄂圖曼

伊斯坦堡廣場青銅蛇
象徵希臘英雄精神的青銅蛇柱 圖 Kenan TALAS/Shutterstock

雖然今日僅存柱身,但其中一只保存完好的蛇頭,仍收藏於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中,成為歷史迷不可錯過的驚喜,據說蛇柱上的三條蛇頭能保護城市免於邪靈入侵。這是從古希臘戰場到帝國心臟的見證,連接了神話、歷史與勝利記憶的遺跡,值得一看。

東羅馬滄海桑田

位於競技場南端的牆柱,又稱石砌方尖碑,10世紀,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在君士坦丁七世治下重新振興。這位熱愛文化的皇帝下令建造了這根石砌方尖碑,表面曾覆蓋金銅片,象徵帝國財富與穩定。

石砌方尖碑
石砌方尖碑 圖/Shutterstock

但命運無情,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君士坦丁堡被洗劫,金銅被掠奪一空,只剩下粗獷的石質核心,這根柱子本身就像帝國的縮影:曾經輝煌,後被剝奪,如今它以32米的高度見證了帝國的興衰,成為千年榮光與滅亡交織的象徵。

伊斯坦堡廣場石砌方尖碑
蛇柱後方即是樸實的石砌方尖碑 圖/夏金剛

德國涼亭式噴泉

上述三根柱子,從埃及、希臘、拜占庭橫跨而來,彷彿三道時代釘痕,牢牢釘住這片空間的多重記憶。

至於廣場北端的德國噴泉(German Fountain),一腳跨入了近代,這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於1901年贈送給鄂圖曼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以紀念兩人的友誼。

伊斯坦堡廣場德國噴泉
德國皇帝贈送的八角涼亭式噴泉 圖/夏金剛

德國噴泉採用新拜占庭風格設計,結合了德國與鄂圖曼的建築元素,八角形的結構由八根綠色花崗岩柱支撐,頂部覆蓋著銅製圓頂,內部鑲滿金色馬賽克中,隱藏著德皇威廉二世的「W」,象徵了19世紀末德鄂友誼,這座噴泉的誕生,標誌著帝國晚期的國際外交關係,並見證了鐵路、經濟合作背後的政經布局。

延伸閱讀 從古羅馬帝國到現代德國:穿越德意志兩千年關鍵景點

伊斯坦堡廣場德國噴泉
金色蒼穹有德皇的縮寫 圖/夏金剛

四分鐘看盡兩千年

在這座世界遺產城市裡,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莊嚴與藍色清真寺的絢麗總是輕易奪走目光,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則像個靜坐在角落的老人,他的每一條皺紋都是故事。

作為拜占庭帝國最重要的公共建築之一,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地位遠超出單純的娛樂用途。它不只是賽馬場,更是帝國集會、政治動員、儀式展演與民意反應的中心。皇帝在這裡不僅是觀眾,更是舞台上的角色,向數萬民眾展現王權、回應訴求,甚至進行重要任命與赦令的宣讀。這座競技場實際上是帝國政治與群眾心理最直接的接觸點。每一次歡呼與鼓譟,都是民心與皇權之間一場無聲的較量。

如今的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其地面鋪設多為石灰岩磚與現代鋪石,作為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的步行區而整建,表面平整而光潔,與地下的歷史結構幾乎無法用肉眼辨識。你不需要記住每一根石柱的年代與典故,但當你穿越這片廣場時,請放慢腳步,抬頭看看方尖碑與牆柱、低頭端詳蛇柱斑駁的痕跡,珍惜與三千年的歷史比肩同行的寶貴機會。

然而,我也得老實說,這幾處遺址,在視覺上並無太驚豔之處,象徵意義遠遠超越觀光價值,我寫此文只是希望你不要跟我一樣,出現「唉呀,我竟然錯過瑰寶?」的遺憾。

延伸閱讀 為什麼去土耳其坐熱氣球,一定要在卡帕多奇亞住兩晚?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作者/
夏金剛

《致旅程》、《壹顆好心》與《夏金剛的奇幻之旅》的主理人,自2011起專職「故事行銷」,為品牌打造引人入勝的勸敗好故事。曾為非洲海島創造30倍營收,並受邀赴中國演講,亦獲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專訪肯定。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