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第二張臉:一睹《悲慘世界》的真實場景,全球第一座下水道博物館
發佈 2025.03.23 |更新 2025.04.17
巴黎下水道博物館(Les Égouts de Paris)是全球第一座開放付費參觀的下水道,下水道總長約2,400公里,密佈在巴黎市的20區,直線距離可從巴黎到土耳其內陸西北部,塞納省長「奧斯曼男爵」大刀闊斧讓巴黎從地上到地下都脫離中世紀的樣貌,成為今天的摩登花都,因而被尊稱巴黎現代化之父...
前陣子看了一部恐怖電影《忐忑As Above, So Below》,若你也看過,肯定會讚嘆中文片名取得有多巧妙。本片描述一位史學家在巴黎地下墓穴尋找傳說中14世紀的「煉金術之石」的過程,你可以把它想成現代驚悚版的女性印第安那瓊斯冒險故事。
.jpg)
忐忑 圖©NETFLIX
隔日,我向領隊H求證,原來,巴黎真有地下墓穴,而且網絡長達320公里,埋有六百多萬具骨骸。1793年,傳說有一名醫院警衛進去探險,就此下落不明,直到11年後才被找到,屍體離出口僅幾步之遙。還有2005年,一名東歐學生在新年派對後下去探險,也死在裡面。
領隊H曾經帶團前往法國近170次,我特喜歡找他挖寶,遂接著問起巴黎除了巴黎鐵塔、羅浮宮、凱旋門這些骨灰級地標外,哪一個景點讓你印象最深?

羅浮宮 圖/shutterstock
巴黎最特殊景點
「巴黎下水道。」H毫不思索地給了我答案。看來巴黎的地下世界挺精彩,連城市的下水道都能變成旅遊景點?
巴黎下水道博物館(Les Égouts de Paris)是全球唯一開放付費參觀的下水道,下水道總長約2,400公里,直線距離可從巴黎到土耳其內陸西北部,密佈在巴黎市的20區,工程師很聰明,下水道呼應市區街道,譬如地面上是雨果大道,下面也會有條雨果大道,至於比較小的巷弄,則以代碼編號,所以工作人員不會迷路,因為這是一座完整的地下巴黎。

博物館內的史料展覽 圖/wiki
公部門也善用下水道以提升工作效率,當議會拍板敲定某項政令後,便將紙本法案封裝在特殊圖筒內,丟進一個管子,管子咻的一吸,便會避開交通車潮,快速送達它該去的部門,這項氣動郵件系統一直運行到1984年才退役。
什麼都找得回來
其中最令人驚奇的莫過於「失物招領」服務,萬一洗手不小心把鑽戒沖進洗手台,別慌張,只要打通電話聯繫下水道服務台,工作人員便可在初步的污水處理槽中撈出各式各樣的物品,那些對人們有特殊紀念價值的寶貝幾乎都找得回來,因此巴黎市民對他們的貢獻心存感激,經常捐贈或頒獎給他們。這群下水道工人在奧運或峰會等重大活動舉辦期間又化身為安全人員,檢查2400公里網絡,防止潛在威脅,確保城市不受恐攻。而當旅行團來參觀時,他們又搖身一變為導覽人員,所以這7,500位下水道員工不只扮演清潔人員、超級鄰居、國安防線還是法國文化的推廣大使,真是斜槓得淋漓盡致啊。

下水道工作人員模型展示 圖/wiki
巴黎現代化之父
巴黎下水道的工程奇蹟要歸功於塞納省省長奧斯曼男爵(Georges-Eugène Haussmann ) ,在他上任之前的巴黎,城市髒亂不勘、惡臭薰天,挑糞人常把糞便直接傾倒在塞納河,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飲用河水致死,其中還包含1778年莫札特的母親安娜(Anna Maria Mozart),她因陪同兒子赴巴黎演出時染上痢疾而過世,32歲的莫札特在聖猶士坦堂為母親舉行完葬禮後,傷心地回到故鄉薩爾斯堡(Salzburg),從此再也沒重返巴黎這塊傷心地。
延伸閱讀 巴黎的前世今生:骯髒貧民窟如何在短短17年間變身為時尚之都?

奧斯曼男爵 圖/wiki
惡劣的衛生環境引爆了1832年的霍亂浩劫,奪走上萬條巴黎人性命。1853年,奧斯曼男爵上任後,在皇帝拿破崙三世的力挺下,他帶著工程師貝爾格朗(Eugène Belgrand),對巴黎市大刀闊斧的改革,貝爾格朗在1878年逝世時已完成了650公里的地下水道,並成功地分離汙水排放道與飲用水輸水道,每日可為巴黎引入兩千多萬公升的飲用水,如此浩大的工程領先倫敦六年、柏林二十年,這項世界性的壯舉讓奧斯曼志得意滿地表示:「我們的下水道要比羅馬帝國大得多!」
延伸閱讀 法國羅萊夏朵Relais & Châteaux:酒店業的米其林指南,風格旅人的首選

巴黎下水道博物館 圖/wiki
今日你所看見的摩登市容,皆體現了奧斯曼170多年前的意志,因此被尊稱為「巴黎現代化之父」。1867年世界博覽會期間,下水道首次對外開放,遊客可乘船或清淤車參觀,成為展示巴黎現代化的窗口。據記載,一位英國貴婦曾評論:「此行比羅浮宮更令人震撼。」此後,參觀路線不斷調整,至1975年正式設立博物館。
推薦行程 法國經典全覽15天 - 覽盡法國最精華

1867年下水道首次對外開放參觀 圖/shutterstock
悲慘世界的場景
下水道博物館位於第七區阿爾瑪橋(Pont de l'Alma)附近,入口處是一座現代化新建築,博物館僅開放500公尺的參觀區域,卻足以展示其宏大格局。進去聞到的不是惡臭而是消毒水味,參觀區深度約5至10公尺,通道高度多在2公尺以上,部分區域可通行小船。管道內設有與地面街道對應的藍白路牌,如「地下香榭麗舍」。
延伸閱讀 1900年豔驚全球的巴黎世界博覽會

博物館的現代化入口 圖©巴黎下水道博物館
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在《悲慘世界》中描寫男主角尚萬強(Jean Valjean)從下水道逃亡,稱其為「巴黎的腸道,黑暗中孕育生命」。雨果曾親自考察過下水道,增添了這段描寫的真實性,因此下水道不僅是智慧結晶,更是故事的誕生地。
.jpg)
東尼獎最佳音樂劇《悲慘世界》
隨著網絡逐步升級,增設自動化調節設備,減少洪水威脅。如今,塞納河水質改善,魚類重返,足見下水道對生態的貢獻。從1867年的船遊到現代的安全監控,下水道見證了城市變遷,確保了巴黎的浪漫與安全,可說是理解巴黎歷史人文不可或缺的一環,遠超傳統景點的單一浪漫印象。下水道博物館每年平均四萬人參觀,聽起來不少,但相較於4,200萬巴黎遊客,仍算是秘境景點,所以下次去巴黎,別光顧著拍鐵塔,買張票進下水道繞繞,說不定還能聽到導遊(兼清潔工)跟你吹噓他們怎麼救回某個倒楣鬼的假牙。

塞納河遊船 圖/shutterstock
不容錯過的焦點
參觀時間可安排45分鐘至1小時15分鐘,通常1小時內可涵蓋步行、拍照與導覽,遊客跟隨下水道工人的腳步可以參觀以下重點:
► 浮球展示區:展出貝爾格朗設計的「浮球清潔法」,利用尺寸略小於管道的木製浮球,隨水壓滾動,將沉積物推至中央,再由後方船隻或工人移除。令人不禁讚嘆其簡單卻高效的設計,150年前的發明,卻能應對現代需求,堪稱工程經典。

150年前下水道清潔垃圾的智慧 圖/wiki
► 地下路牌:與地面對應的藍白路牌,拍照留念時可標註「地下協和廣場」,趣味十足。
► 失物展示櫃:展示找回的戒指、手錶等物品,宛如地下尋寶記,引發遊客猜想其背後故事。
► 安全監控展區:模擬炸彈與工人工具,揭示下水道在危機中的角色,適合探險愛好者。
► 水流體驗:部分區域可聽到水流沖刷聲,增強沉浸感,號稱巴黎地下交響樂。
實用旅遊指南
► 票價:成人9歐元,6-16歲兒童7歐元,6歲以下免費。適用巴黎博物館通票(Paris Museum Pass),性價比極高。語音導覽機提供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版本。可在接待處領取(數量有限)。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 (最後入場為4點) ,因維修或洪水可能臨時關閉,訂定旅遊計畫前請查詢官網。
► 交通方式:搭乘地鐵9號線至Alma-Marceau站,步行5分鐘。入口位於阿爾瑪橋旁小亭,標識低調,注意勿錯過。
► 參觀建議:穿著舒適防滑鞋,地面略潮濕,避免高跟鞋或拖鞋。空氣帶消毒水味,敏感者可戴口罩。參觀結束後務必洗手,現場提供衛浴設施。
► 無障礙設施:此行程適合殘障人士,行動不便者可以乘坐輪椅(有電梯)參觀。視力障礙者必須有人陪同。殘障人士及其陪同人員免費入場。

文史展覽區 圖/wiki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撰文編輯 / Camero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