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必訪!藍色清真寺六根宣禮塔下的信仰與藍色傳奇

發佈 2025.08.15 |更新 2025.08.22

為什麼藍色清真寺會有六根宣禮塔?這篇文章不只帶你欣賞宏偉建築,更講述了年輕蘇丹如何用信仰與建築,重振鄂圖曼帝國的精彩故事。

伊斯坦堡午後的蘇丹艾哈邁德廣場,陽光拉長了石板路上的影子。我站在兩座超級建築之間,一邊是歷史悠久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另一邊是雄偉的藍色清真寺。它們隔著廣場靜靜相望,彷彿在進行一場跨越四百年的對話。對第一次踏上伊斯坦堡的我而言,那一刻是兩種文明、兩種信仰與兩種建築風格,同時在眼前交會。

我的視線停在藍色清真寺那罕見的六根宣禮塔上,不禁好奇:為什麼它會有這樣獨特的設計?而這座被稱為「藍色」的清真寺,最初建造的目的又是什麼?

當帝國走下坡,一位年輕蘇丹的豪賭

1603年,讓歐洲人聞風喪膽、所向披靡的鄂圖曼軍隊初嚐敗績。年僅13歲的艾哈邁德一世(Sultan Ahmed I),在帝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上登上王位,這位運氣不佳的蘇丹(國王)因前朝戰事失利加上國庫空虛,百姓對他的質疑與日俱增。

然而,這位年僅 19 歲的君主沒有選擇武力征伐,他進行了一場豪賭:他計畫建造一座規模超越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清真寺,用建築與信仰的力量來重振帝國榮光,也為自己留下千古聲名。

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
世界遺產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夏金剛

據說,蘇丹當時下令建造「純金」(altın)的宣禮塔,但宮廷建築師塞德夫卡爾(Sedefkâr Mehmed Ağa)卻誤聽成「六根」(altı)。這個美麗的錯誤,成就了清真寺今日的獨特標誌。不過,這份「榮耀」也引發爭議,因為六根宣禮塔是聖地麥加大清真寺專屬。為了平息批評,艾哈邁德一世只好自掏腰包,為麥加加建第七根塔,以示尊敬。

閃閃動人的藍色清真寺宣禮塔
夜色下金光閃閃的宣禮塔 圖/Shutterstock

一場用整個帝國完成的藍色夢想

進入藍色清真寺,必須脫下鞋子。在你被眼前開闊的空間震撼前,一股混合著羊毛地毯與潮氣的氣味先撲面而來,相當有「生活感」,我忍不住笑了。這或許是全球最真實、最公平的迎賓儀式,不分信仰,一視同仁。

當我走進藍色清真寺時,第一眼並不是被天花板上的藍色磁磚吸引,而是被眼前懸掛在半空中的巨大燭台震住了。它們一環套著一環,層層往下,像是巨大的光之吊飾,從高高的穹頂垂落,幾乎要垂到我的視線高度。

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巨大的環形燭台
43米高、無樑柱的圓頂 圖/夏金剛

我忍不住慢慢仰起頭,沿著金屬環一圈圈看過去,每個環上都密密鑲著燈座,想像著在沒有電燈的年代,這些燭光同時點亮時會是多麼壯觀的景象——光線在空中交織、反射在牆上的藍色磁磚與花紋上,整個空間會像是被溫暖的光海包裹。

走近時,能看見環與環之間由細長的鐵鏈懸掛著,既穩固又帶著一種古老的手工感。我幾乎能聽見它們在歷史長河中,與無數祈禱聲、腳步聲一同回盪的低語。這不只是一組燈具,而是一段延續數百年的光影記憶。

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巨大的環形燭台
巨大的環形燭台 圖/夏金剛

主圓頂高 43 米,在無柱的開闊空間中,透過 260 扇高窗灑落的陽光,映照在瓷磚上,超過兩萬片來自伊茲尼克的藍白瓷磚,以鬱金香、蘭花和阿拉伯花紋反射出一片如潮水般變幻的紋理,營造出漂浮於藍色海面之上的錯覺。那一刻我才明白,藍色清真寺的「藍」不只是顏料的顏色,而是信仰、匠心與時間累積下來的神聖色調。

筆者參加的土耳其西部全覽15日行程

因兩萬片藍色磁磚而被稱藍色清真寺
因兩萬片藍色磁磚而被稱藍色清真寺 圖/夏金剛
工程品質細膩的藍色清真寺
工程品質細膩的藍色清真寺 圖/夏金剛

為了完成這個夢想,建築師幾乎是將整個帝國地圖融入了這座建築。他從帝國各處蒐羅最珍貴的建材:主圓頂的骨架和牆面,採用的是來自馬爾馬拉島質地細膩的白色大理石;結構的紅磚與石材,則從內陸的安納托利亞運來。就連部分的柱子,都取自埃迪爾內舊宮殿的庫存,象徵著權力的傳承。而牆面與拱頂間流暢如水的《古蘭經》文,則是由書法大師 Seyyid Kasim Gubari 親筆完成,傳說他為此幾乎長年留在工地,直到最後一筆才離開。

藍色清真寺主圓頂高43米
藍色清真寺內的阿拉伯書法 圖/夏金剛

短命的勝利,永恆的傳說

藍色清真寺在1616年落成時,確實為蘇丹艾哈邁德一世贏回了部分民心。伊斯坦堡的百姓和宗教領袖看著那六根高塔與蔚藍的圓頂,感到一絲驕傲——即便軍事上沒有勝利,至少帝國的首都仍在建造可與聖索菲亞匹敵的偉大工程。 

然而,這場勝利是短暫的。清真寺完工隔年,艾哈邁德便在27歲時病逝,未能親眼見證它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經典地標。軍事與財政問題依舊困擾著鄂圖曼帝國,清真寺並沒有改變大國走向衰退的趨勢。 

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建築有時比政績更長壽。四百多年後,人們或許已忘了艾哈邁德一世在國政上的表現,卻能親眼看見祂在伊斯坦堡留下的六根宣禮塔。今天的藍色清真寺,已經成為土耳其的文化名片——一個超越君主命運的藍色傳奇。

藍色清真寺依然是人民的信仰中心
藍色清真寺依然是人民的信仰中心 圖/夏金剛

參觀與拍攝建議

如果您也想親眼見證這場藍色傳奇,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

最佳拍攝時間:

順光時段:日出後到上午(約7:00~10:00;冬季可延到11:00),中午之後容易逆光或側逆光。

參觀秘訣
  • 最佳時間:清晨或黃昏,午後亦可但需避開禮拜時間。
  • 預留時間:至少2小時,方便拍攝外觀與內部細節,也能順道參觀聖索菲亞。
  • 服裝規範:脫鞋,女性需披肩,避免短褲短裙。
  • 鏡頭選擇:廣角拍全景,中焦拍瓷磚與書法細節。
在廣場拍攝藍色清真寺,人群較多
在廣場拍清真寺人群較多,建議上午順光前來
從博斯普魯斯海峽遠眺藍色清真寺
博斯普魯斯海峽遠眺藍色清真寺 圖/夏金剛

土耳其旅行延伸閱讀

藍色清真寺旁最被低估的景點:君士坦丁堡競技場上的五大古蹟

伊斯坦堡地下水宮:美杜莎傳說、淚柱與帝國心臟

一道海鮮飯,喚醒我在土耳其番紅花城的雪中回憶

土耳其東部這樣玩才專業 | 土東到底有什麼?

常見問題(FAQ)

Q1:為什麼藍色清真寺有六根宣禮塔?

傳說當時的蘇丹艾哈邁德一世想要「純金(altın)」的宣禮塔,建築師卻誤聽成「六根(altı)」。由於六根宣禮塔在當時被認為僭越了聖地麥加的地位,蘇丹後來額外為麥加清真寺加建第七塔以平息爭議。

Q2:藍色清真寺的「藍色」是從哪裡來的?

藍色清真寺的藍色來自於內部超過兩萬片珍貴的伊茲尼克藍白瓷磚,這些瓷磚在當地手繪燒製後運到伊斯坦堡,由工匠一片片鑲嵌而成,呈現出獨特的藍色視覺效果。

Q3:參觀藍色清真寺有什麼服裝規定?

參觀者必須脫鞋進入,女性需要佩戴頭巾(現場可借用),並避免穿著短褲或短裙,以示尊重。

Q4:藍色清真寺現在還在使用嗎?

是的,藍色清真寺至今仍是伊斯坦堡的信仰中心。在穆斯林禮拜時間,部分區域會被隔離,但不妨礙遊客參觀。

Q5:藍色清真寺的最佳拍攝時間是什麼時候?

拍攝藍色清真寺外觀,建議在清晨至上午(約7:00-10:00)的順光時段。若想拍攝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合影,則可以利用下午時段拍攝聖索菲亞大教堂。

本文摘要

這篇文章深入介紹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藍色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作者從鄂圖曼帝國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的建寺動機出發,詳細闡述了六根宣禮塔的由來、內部超過兩萬片伊茲尼克藍白瓷磚的工藝、宏偉的圓頂結構,以及建築所使用的來自帝國各地的奢華建材。文章不僅是歷史深度遊,也融入了個人的感官體驗,如寺內獨特的氣味和對光影變化的感悟。文末提供實用的拍攝攻略(最佳時間、角度)和參觀建議,總結了這座建築如何超越君主短暫的命運,成為土耳其不朽的文化象徵。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作者/
夏金剛

《致旅程》、《壹顆好心》與《夏金剛的奇幻之旅》的主理人,自2011起專職「故事行銷」,為品牌打造引人入勝的勸敗好故事。曾為非洲海島創造30倍營收,並受邀赴中國演講,亦獲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專訪肯定。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