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的居禮夫人:首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破壞婚姻的女巫、拯救百萬傷兵的戰爭英雄?
發佈 2025.08.10 |更新 2025.08.15
瑪麗居禮(Marie Curie)不僅是諾貝爾物理、化學雙獎得主,更是一位勇敢挑戰時代偏見的女性。本文揭露她在科學成就之外,飽受抨擊的愛情觀與人生抉擇...
1911年11月8日,巴黎塞納河畔的報攤前,人潮湧動,因為世界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女性—瑪麗・居禮(台灣慣稱居禮夫人),竟在八年內奪下第二座諾貝爾化學獎。主流大報紛紛以此標為頭條,與此同時,許多小報卻在居禮夫人剛東窗事發的緋聞上大做文章,於是,她對世界的傑出貢獻與愛情上的不倫戀,在同一個時代分庭抗禮,讓科學的榮光與人性的八卦同場角力。
被限制的起點
1867年,她出生於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華沙,原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klodowska)。母親早逝,父親薪水微薄,當時的女性不能進大學,她靠自學與夜間課程維持求知慾。

波蘭華沙老城區 圖/Shutterstock
24 歲時,她帶著有限的積蓄與幾封推薦信,進入了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這是當時全歐最具聲望的高等學府之一,錄取率極低,能跨入窄門的多是國內外的頂尖學子,對於來自清寒家庭、法語並非母語的瑪麗而言,能夠脫穎而出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能進入歐洲學術殿堂,即便冬天的閣樓冷似冰窖,一天只吃一餐麵包與茶,她也甘之如飴。

巴黎索邦大學 圖/Shutterstock
鐳與釙的誕生
1895年7月26日,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穿著一襲深色樸素長裙,身上沒戴昂貴的珠寶,和皮耶·居禮(Pierre Curie)結婚,這場婚禮的形式更像一場有效率的約定。午餐之後,他們就回到實驗室,繼續前一天未完的測量工作。
他倆在同事牽線下,相識於1894年,由於都是科學家,兩人從對彼此專業的的崇拜與驚喜,質變成愛情的火焰,不到一年,他們就決定結婚,把人生與研究綁在同一條軌道上。

實驗室中的居禮夫妻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婚後,他們成為彼此的實驗搭檔,1898 年夏天,他們共同宣布發現了兩種全新的化學元素,釙(Polonium)與鐳(Radium),論文上並肩印著兩人的名字。這不僅是科研上的合作,更是婚姻中最深的承諾——一起探索未知,一起承受艱辛,並在1903年共同站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接受物理獎的榮耀,肯定他們夫妻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站上全球的巔峰。
釙的命名象徵居禮夫人對波蘭獨立的思念與支持,至於鐳,當她第一次在暗室中看到鐳散發著神秘的藍綠色光芒時,她明白自己為科學開啟了新的領域。
釙和鐳後來亦被正式寫入化學元素週期表。
延伸閱讀 三分鐘認識諾貝爾獎的創辦人

居禮夫妻發現放射性元素 劇照/MyVideo
開創性與前瞻性
想像一下,一種物質,不用插電、不用燃料,就能自己釋放能量——而且可以穿透皮膚,看見骨頭。
醫療用途:鐳可以釋放出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成為放射治療的基礎。今天,全球數以百萬計病人因此延長生命。
科學突破:證明原子並非不可分割,推動核能、核電、太空探測等技術。
啟發科技:沒有放射性研究,就沒有正子放射斷層掃描,也沒有許多精密工業檢測技術。
居禮夫人在127年前的發現,替21世紀的醫院、核電廠與實驗室埋下了種子,至今仍在發芽。在那個時代,沒有人能想像放射性會改變世界。然而,釙和鐳的發現過程並不浪漫——居禮夫人花了四年,處理了超過八噸礦石,歷經無數次加熱、沉澱與結晶,才能從泥濘般的化學反應中,找出這兩顆化學界的新星。

居禮夫人的諾貝爾獎證書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比研究精神更令人欽佩的是,居禮夫人拒絕申請專利,她認為科學屬於人類全體。這份理念為她贏得科學界尊重,也為無數女性科學家打開大門。她的實驗室裡,常有年輕女學生專注記錄數據。居禮夫人會告訴她們:「科學沒有性別,只有好奇心。」有時,她會在筆記中夾張紙條:“不要害怕失敗,真正的發現常在失敗中萌芽。”這些「女弟子」不只是助手,更是她精神的延續者,許多人後來成為研究所與醫療領域的中堅。
失去與重生
1906年4月19日,丈夫在巴黎意外喪生,年僅46歲。居禮夫人在日記中寫道:「皮耶,你走了,我的生命也隨你而去。」悲痛之下,她一度避見友人,實驗室陷入沉寂。不久,索邦大學破格任命她為物理學教授——法國史上第一位女性教授。她重返實驗室,不僅為了家庭,也為了延續兩人未竟的夢想,她說:「只有工作才能讓我暫時忘記孤獨。」
這段撕心裂肺的失去,也促成居禮夫人在科學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獨自奮鬥的居禮夫人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二度諾貝爾與緋聞風暴
1911 年,她憑藉鐳與釙的化學性質研究,成為唯一在兩個科學領域獲諾貝爾獎的人。
但幾乎同時,媒體曝光她與另一位物理學家朗之萬(Paul Langevin)的不倫戀——朗之萬是備受尊敬的科學家,雖與妻子分居多年,但婚姻關係仍在,這段私人感情的混亂與他在學術上的優雅名聲形成鮮明對比。
八卦小報稱居禮夫人為「波蘭女巫」,還刊出朗之萬的私人書信。當瑪麗居禮從比利時返回巴黎時,家門前聚集著敵意群眾,有人朝窗台投擲石塊,喊著「滾回波蘭!」朋友趕來護送她與兩個女兒離開,暫避友人家中。
她和朗之萬最後並未走在一塊兒,因為男方選擇放棄這段戀情。諾貝爾委員會曾一度建議居禮夫人不要出席典禮,她回信:「我的成就與我的私生活無關。」最終,她依舊昂首闊步踏上斯德哥爾摩的舞台。

朗之萬(右一)、愛因斯坦(右二)瑪麗是唯一女性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推薦行程
對女性的偏見
居禮夫人相信感情與婚姻應由靈魂與思想的共鳴來決定,而不是社會規範。在當時的法國,男性的情婦文化被默許,女性卻會因同樣的選擇遭受嚴厲譴責。在輿論與性別偏見的雙重壓力下,瑪麗居禮仍然選擇做自己。

法國第一位女教授 劇照/MyVideo
戰場上的科學家
瑪麗居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頭幾個月裡說:「既然我已經無法再為我不幸的祖國做任何事,我決心竭盡全力為我的移居國服務。」當時,她已是法國乃至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物。
居禮夫人向各界募款,創建了一支移動放射科車隊,這18輛X光車被稱為「小居里」,洛林-迪特里希(Lorraine-Dietrich)、標誌和雷諾攜手投入汽車製造專長,在後方車斗安裝了笨重的X光機、玻璃顯影板與病床,旁邊還有一台汽油發電機供電。
小居禮能直接開到野戰醫院旁,讓前線士兵不用被抬回後方就能得到初步診斷,大大減少截肢與併發症的比例。

小居禮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小居禮的運作方式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居禮夫人在鐳研究所,用幾個月的時間親自培訓了大約150名護理人員,讓他們學習放射學基礎知識,這也催生了現代醫學中「醫事放射師」這個新專業的出現。
直到戰爭結束前,居禮夫人始終親自駕著小居禮,帶著她的長女伊蕾娜(Irène Curie),在戰況最慘烈的英吉利海峽一路延伸到瑞士邊境,巡迴救治傷員,充滿了人道關懷。若干年後,當初跟著母親在前線奔走的長女伊蕾娜,也繼承了夫母的衣缽,在193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並經常陪伴母親參與慈善事業。

長女伊蕾娜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在戰火與泥濘之中,「小居禮」是法國東北部戰線最亮的一束光。今天,醫檢師幾秒內就能看見一張清晰的數位影像;而一百多年前,居禮夫人為搶回士兵的生命,必須在顛簸的車廂裡,花20分鐘等待一張玻璃板顯影,據史學家估計,至少有百萬名士兵因此受益,這也代表了居禮夫人守護了百萬個家庭的幸福。
科學遺產與代價
她的研究開啟了放射性科學,為癌症治療、核能與太空探索奠定基礎,也帶來核武倫理的爭議。她的實驗器材至今仍有高放射性,被密封在鉛盒中。
1934 年,她因長期暴露於輻射,罹患再生不良性貧血病逝,享年 66 歲。
.jpg)
合葬於巴黎萬神殿的居禮夫婦 圖 Tatiana Diuvbanova/Shutterstock
居禮夫人的啟示
她用一生突破了「女性不適合科學」的偏見,在失去、愛情與輿論之間始終堅守科學與自我。她曾說:「在科學上,我們應當關注事物本身,而不是誰說了它。」這是她一生的研究信念。
而在生活中,她同樣拒絕讓外界的眼光左右自己的感情與選擇。無論是愛情的爭議、戰爭的艱險,還是性別與國籍的偏見,居禮夫人始終選擇真誠面對自己——如同她在科學上尋求真理一樣。

居禮夫人 圖 Wikipedia/Public Domain
附錄:歷史上雙料諾貝爾獎得主
一、瑪麗・居禮(波蘭出生,後入籍法國)
1903 年 物理學獎(與皮埃爾・居禮、亨利・貝克勒爾共享,放射性研究)
1911 年 化學獎(發現釙與鐳並研究其化性)
唯一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物理+化學)都獲獎的人。
二、林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美國)
1954年化學獎(化學鍵與分子結構研究)
1962年和平獎(反對核武擴散,推動核裁軍)
唯一同時獲得科學類與和平類諾貝爾獎的人。
三、約翰・巴丁(John Bardeen,美國)
1956 年 物理學獎(發明電晶體)
1972 年 物理學獎(提出 BCS 超導理論)
唯一兩次獲得物理學獎的人。
四、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英國)
1958 年 化學獎(確定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
1980 年 化學獎(DNA 序列測定方法)
唯一兩次獲得化學獎的人。

2019電影《居禮夫人:放射性傳奇 Radioactive》 圖/MyVideo
延伸閱讀
《她坐在希特勒的浴缸裡:黎米勒從超級名模到戰地記者的傳奇人生》
居禮夫人FAQ
Q1:居禮夫人為什麼重要?
她是史上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唯一在物理與化學兩個領域都獲獎的人,因發現新化學元素釙與鐳,進而開創放射性研究,改變了現代科學。
Q2:居禮夫人發現的元素有什麼用?
鐳成為放射治療癌症的基礎,釙推動了原子結構與核能研究,並啟發醫療影像及精密檢測技術。
Q3:居禮夫人與朗之萬的緋聞是真實的嗎?
是的,1911 年她與分居中的物理學家朗之萬的關係被曝光,引發媒體抨擊與社會爭議,但她依然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
Q4:為什麼她會遭受社會偏見?
當時的法國對男性情婦文化較寬容,對女性卻十分嚴苛,加上她是外國人與寡婦,輿論攻擊更甚。
Q5:居禮夫人對一戰的貢獻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設計並駕駛「小居禮」流動 X 光車赴前線,培訓 150 名女性技術員,為百萬士兵提供醫療檢查。
本文摘要
居禮夫人,史上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唯一跨物理與化學兩領域獲獎的人。她發現釙與鐳,開創放射性研究,並在愛情爭議與性別偏見中堅守科學。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主視覺圖 居禮夫人和長女伊蕾娜 劇照/My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