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尼斯:英國人如何在蔚藍海岸的起點,塑造現代躺平度假模式

發佈 2025.09.19 |更新 2025.09.19

尼斯,蔚藍海岸的心臟。19 世紀英國人帶來陽光療養與慢旅行,從英國人散步大道到天使灣,這座城市成為現代度假的典範。

一場沙灘上的時尚革命

在19世紀英國人到來之前,尼斯(Nice)是一個寧靜的地中海漁村,生活節奏緩慢,日常服飾樸素實用。這裡沒有倫敦的霧霾與喧囂,也沒有巴黎的浮華與社交。

1841年4月,就在這片純樸的海灘上,發生了一場可載入全球觀光史的騷動。一位身穿黑絲絨長裙、撐著花呢陽傘、足蹬晶亮皮靴的英國貴婦-「蘭斯頓夫人Mrs. Margaret Langston」,優雅地踏上鵝卵石灘,她的僕人隨侍在後,提籃裡裝著銀質茶具和當日的《泰晤士報》。

尼斯人竊竊私語,好奇地打量著這位不速之客,當地報紙《Le Courrier de Nice》描繪:「那雙皮靴,好似一隻誤闖市場的天鵝。」在一個以魚船和橄欖園為背景的社會裡,這位貴婦無疑是個極其突兀的存在。

接著,蘭斯頓夫人泰然自若地取出蕾絲墊巾鋪在座椅上,高雅入座。當地插畫家將她的穿著舉止繪成一幅尖酸的漫畫,刊在報紙上,圖說寫著:「英國人在沙灘上為自己的陰鬱戴孝。」

然而,尼斯人的嘲諷卻擋不住這股潮流。短短三週後,又有48位英國旅客訂下臨海客棧。這場看似荒唐的沙灘秀,成了蔚藍海岸轉型的序幕,也預示著一場優雅的「入侵」即將開始。

1841年英國貴婦蘭斯頓夫人在尼斯海灘,引起尼斯人議論紛紛
蘭斯頓夫人在尼斯海灘 圖/AI生成示意圖

尼斯如何被推上世界地圖?

到底是什麼魔力讓倫敦上流社會紛紛湧入南法漁港度假?引信就藏在三段文字裡,它們宛如三聲「平地驚雷」,接力把尼斯從無名小鎮推上了世界旅遊地圖。

• 第一聲:牧師的讚嘆(1828):英國牧師Lewis Way寫信給友人:「尼斯的陽光溫柔而乾淨,好似療癒心靈的聖藥。我每日漫步海邊,曬得心也輕了。」這段讚嘆,為尼斯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芒。

• 第二聲:旅遊手冊的指引(1848): 英國暢銷旅遊指南Murray《Handbook for Travellers in France》如此忠告:「善愛陽光之旅者,宜攜銀傘一柄,著長裙於尼斯海濱,以免熱浪突襲。」這本指南,將尼斯定位為法國必訪時尚景點。

• 第三聲:作家的告白(1874):曾寫過《金銀島》、《變身博士》的文學家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療養筆記中寫下動人詩句:「倘若日光是一首詩,那麼尼斯便是朗讀者;她把我的咳嗽念成海浪,再將肺裡的陰霾吹回倫敦。」 這段筆記,讓尼斯成為療癒身心靈的代名詞。

這三段分別由醫生、旅遊指南與知名作家寫下「到尼斯度假」的文字,正式開啟了後世所謂的Grand Tour 2.0,一場交織療養與享樂的南法之旅。

法國尼斯天使灣
尼斯 圖/Shutterstock

為什麼是尼斯?療養與度假的雙重誘惑

18世紀末,英國貴族圈流行「壯遊」(Grand Tour),父母將年輕子弟送往歐陸學習藝術與語言,南法是其中經典的一站。

但真正讓尼斯崛起的原因,來自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社會:空氣污染、工作壓力與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讓貴族們開始焦慮自己的健康。醫界也順水推舟地建議:「去南法曬曬太陽,是治療風濕的最佳方式。」

對英國上流社會來說,尼斯是完美的選擇:它有溫暖乾燥的陽光,可以逃離倫敦的陰鬱;它遠離塵囂,又不像義大利過於奔放。這道「taking the air」處方戔,意即「換個空氣呼吸」的度假方式,既時髦又符合當時英國新教文化中「節制奢華」的精神。

換句話說,尼斯不是靠「美景」吸引英國人,而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優雅地養生」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不只打卡倫敦!帶你深度解鎖英國與愛爾蘭旅遊的靈魂風景

法國尼斯是西方人躺平度假模式的發源地
西方躺平度假模式的發源地 圖 saiko3p/Shutterstock

巴黎是時尚,尼斯是生活

說起法國的富裕與品味,巴黎是眾人心中第一個浮出的城市。尼斯,則代表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優雅。

19世紀的巴黎是「高級訂製服」中心,它的品味藏在華麗的歌劇院、精緻的沙龍與嚴謹的社交禮儀中;蔚藍海岸的尼斯,則是「度假生活」的實驗場,它的饗宴來自戶外、來自陽光,來自一種更輕鬆、更自然的態度。

 壯觀的巴黎加尼葉歌劇院
巴黎加尼葉歌劇院 圖/shutterstock

尼斯與巴黎的差異,可以從幾個具體的生活場景中看出來:

• 巴黎:人們討論的是最新的高級訂製服與沙龍文化,是社交地位與政治影響力;

• 尼斯:英國人討論的是如何享受「陽光」。早晨他們在步道上散步,午後在別墅的陽台上讀書,傍晚則在海邊喝著茶。這些看似平凡的活動,在當時都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對身體與心靈都友善的生活方式。

這群外來的英國富豪,用他們的金錢和習慣,率先在南法創造了一種「國際化的度假生活」範本。這種品味讓整個法國的資產階級開始學會,度假也能是一門藝術。可以說,尼斯教會了法國人,如何將享受陽光、休閒與療養融入日常,並將其發展成一門成熟的觀光產業。

一條為英國人而生的步道

當越來越多英國人入駐尼斯,一個問題出現了:海灘旁沒有一條舒適的道路可供散步。於是,英國人出資、尼斯市政府出地,建造了沿海長達數公里的步道。

這條步道最初被稱為「英國人散步大道」(Chemin des Anglais),後來才正式命名為 Promenade des Anglais。它不只是一條散步道,更象徵尼斯從一個封閉漁村轉型為國際觀光城市的起點。

位在法國尼斯的英國人散步大道
英國人散步大道 圖 trabantos/Shutterstock

這條步道,也見證了英法文化的交融。一開始,尼斯人對英國人的時尚習慣充滿好奇與困惑:他們在艷陽下撐傘,在海灘上穿三件式西裝。不過,隨著英國人帶來的金錢與消費力,當地商人很快學會了配合:開設英式旅館、提供肉排早餐、甚至在教堂安排聖公會彌撒。

最終,說英語甚至成為尼斯年輕人求職的關鍵技能。

📍英國人散步大道的進化

1820年代:英國僑民自掏腰包修築Chemin des Anglais(英國人的小徑),長度僅約2公里。當時只是方便貴族散步,為了避免踩進泥濘與鵝卵石的小道。

1844 年:尼斯市政府接手擴建,把小徑加寬並逐步延伸至今日約7公里,成為面向全歐洲遊客的海濱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英國人散步大道)

💡差異對比:

Chemin→英國人自費的小徑(私用×短程)

Promenade→城市官方打造的大道(公共×國際)

尼斯海灘延伸的魅力

尼斯雖以海灘聞名,但她的魅力遠不止於此。觀光客來到這裡,往往會愛上它多層次的城市結構與生活節奏。舊城區(Vieux Nice)迷宮般的巷弄中,藏有17世紀的巴洛克教堂、市集與香料店;花市(Cours Saleya)從早晨的鮮花蔬果到傍晚的藝術攤販,讓人彷彿穿越時光。

法國尼斯舊城區Vieux Nice
尼斯舊城區 圖 Arcady/Shutterstock

登上城堡山(Colline du Château)俯瞰整片天使灣(Baie des Anges),海天一線,讓人醉心。喜愛藝術的人則會沉醉於馬諦斯美術館與夏卡爾美術館,兩位20世紀大師都曾在尼斯長居,並以這裡的光與色彩創作出代表作。

登上城堡山俯瞰整片天使灣
城堡山 圖/Shutterstock

此外,尼斯是探索整個蔚藍海岸的絕佳起點。向東有摩納哥、埃茲(Èze),向西有安提布(Antibes)、坎城。從這裡搭火車,一天能穿梭三個小鎮;而每個城鎮,都像尼斯的倒影——同樣在陽光下閃耀,卻姿態各異。

埃茲(Èze)坐落於海拔 429 公尺的峭壁上,被譽為「蔚藍海岸的鷹巢村」,蜿蜒的石板路將旅人帶回中世紀的氛圍,被稱為法國最美的中世紀小村之一
埃茲被稱為法國最美的中世紀小村之一 圖/Shutterstock
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固定在 每年 5 月 舉行,是全球最具指標性的國際電影盛事之一。核心場地是 「坎城影展宮」(Palais des Festivals et des Congrès),位於法國南部蔚藍海岸的坎城市海濱大道 La Croisette 上。
坎城影展「坎城影展宮」圖 BAKOUNINE/Shutterstock

結語:歷史與風景的交會

回頭看,那群在尼斯海邊撐著陽傘、穿著西裝的英國人,或許曾是當地人眼中的怪咖。但正是他們,用一種全然不同的生活態度,開啟了現代度假的篇章。今天,無論你在坎城影展的紅毯旁,還是在聖特羅佩的私人遊艇上,甚至只是在普羅旺斯的鄉間小路上,你所感受到的那份悠閒與自在,都源於這段與英國人相遇的蔚藍海岸。

推薦行程 法式美學全覽行程

延伸閱讀 法式美學

-《比米其林更難拿!連頂級主廚都搶破頭的MOF是什麼?

-《羅萊夏朵Relais & Châteaux:揭秘酒店界米其林的嚴選標準

-《這兩人利用17年將巴黎從貧民窟改造為時尚之都

-《帶團法國超過150次,他規劃出讀懂法式美學精隨的行程

FAQ

Q1:為什麼英國人特別鍾愛尼斯?

因為倫敦的天空總是灰暗,工業革命帶來的霧霾讓人咳嗽不止。當時的醫生開出一張最浪漫的處方──「去南法曬太陽」。於是,尼斯的溫暖陽光成了貴族最珍貴的養生祕方。

Q2:尼斯的「躺平度假」如何影響後世?

在這裡,英國人不再趕行程,而是住在海邊別墅,散步、閱讀、喝茶,把時間留給自己。這種「慢下來的旅行」後來成了全世界模仿的範本,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悠閒度假」模式。

Q3:尼斯與巴黎的優雅,有什麼不同?

巴黎的優雅在歌劇院與沙龍裡,是一場場盛裝的夜晚;尼斯的優雅則在清晨的海風裡,在午後陽台的書頁間。巴黎教人如何登場,尼斯教人如何生活。

文章精華

法國尼斯,曾是地中海邊的無名小漁村。19 世紀初,一群來自倫敦的貴族與作家,帶著黑絲絨長裙、花呢陽傘與一本本旅遊手冊,在這裡種下了現代「度假」的種子。他們在海邊散步、在陽光下療養,把「休息」從奢侈的逃離,變成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從英國人散步大道到今日的天使灣,尼斯不僅改寫了法國的觀光史,也教會了全世界:度假,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作者/
夏金剛

《致旅程》主理人,自2011起專職「故事行銷」,為品牌打造引人入勝的勸敗好故事。曾為非洲海島創造30倍營收,並受邀赴中國演講,亦獲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專訪肯定。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