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術建築Art Nouveau之都 : 拉脫維亞最璀璨的世界遺產

發佈 2024.11.08 |更新 2025.02.07

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 Latvia」首都「里加 Riga」擁有八百幢「新藝術建築Art Nouveau」,占市中心建物三分之一,其密度之高號稱全球新藝術建築首都之一,並於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到底新藝術建築是什麼?保證讓你嘆為觀止,來看看照片吧...

2024年10月8日,我來到拉脫維亞首都里加,今日行程的亮點是世界文化遺產「新藝術建築區」,記得七個月前曾在捷克、奧地利、布達佩斯參觀過幾幢新藝術建築,煞是喜愛,但在當地多屬零星散布的地標景點,相較之下,里加市中心的新藝術建築超過八百幢,占市中心建物三分之一,如此高密度在全球獨樹一幟,這使得里加被認為是世界新藝術建築的首都之一,活生生的20世紀初設計博物館。

延伸閱讀 布達佩斯四季酒店:全球最美新藝術風格大廳


華麗繁複的立面讓建築成了藝術品

什麼是新藝術建築?

「新藝術」是一個國際性運動,起源於19世紀末,並在20世紀初達到巔峰。其核心理念是打破過去嚴格的歷史主義建築風格,採用更加流動的形式,且經常從自然中汲取靈感。說穿了,美學更迭所演繹的是物極必反的現象,新生代設計師亟欲突破窠臼,想以更具創意的美學並結合現代化的工業科技,創作出革命性的傳世之作。


大型神話人像雕塑運用在建築中

新藝術建築的主要特徵包括流動的、不對稱的線條,複雜的裝飾細節,強調工藝和創新。建築常常包含風格化的花卉圖案、動物、女性形象和模仿自然形式的曲線。該運動還提倡使用現代材料如鍛鐵、玻璃和陶瓷,這使得建築師能夠創造傳統材料無法實現的新形狀和美學風格。


新式工法可創造圓弧形大面窗戶

最精華的建築散步路線以「艾爾伯特街Albert iela」和「伊莉莎白街Elizabetes iela」為起點,艾爾伯特街被視為里加新藝術建築的瑰寶,連排八幢傑作獨立地成為20世紀初建築成就的典範,已被拉脫維亞認定為國家建築古蹟。


一整條世界文化遺產

在艾爾伯特街上,每幢建築都旗幟鮮明、各有故事,雖有門牌號碼,但我忍不住想著,過去屋主老爺邀請朋友來作客時,會不會說我家就是艾爾伯特街上屋頂有獅子那一幢、或門口有噴火龍、白色圓形大面玻璃那一幢,根本就沒有報地址的必要。


舞台式的人物裝飾

漫步在這條街上,心情無異於參觀美術館,只不過展示的無價珍寶從玻璃櫥窗中,放大成一幢幢露天五、六層樓高的建築物。大樓立面被裝飾得非常華麗,包含從自然元素到神話生物和人物形象的多樣主題。這些裝飾為建築物增添了動感與生命力,彷彿牆壁本身充滿了故事和情感。


入口大門彰顯主人的個性

從現代人住居的公寓大廈來觀賞新藝術建築,你會忍不住把現代建築視作一種工業產物,缺乏個性與美感。雖然這麼說很不公平,但你會感覺現代主義的建築師是「工匠」,新藝術風格的建築師才是「宗師」,他們是用一顆雕琢藝術品的心,將人類最珍貴的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即使納入眾多花裡胡哨的細節,依舊能將其整合成不可分割的一體性,可見其美學涵養之高。

延伸閱讀 波羅的海、波蘭、斯洛伐克五國之旅:榮獲金質獎肯定的波波斯行程


龍門客棧?

為什麼集中在里加?

里加在20世紀初成為新藝術建築的重要中心,尤其是在1899年至1914年,該時期恰逢里加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擴張,里加當時是俄羅斯帝國內的一個繁榮商港城市。富裕的商人、工業家和中產階級專業人士渴望擁有現代化的住宅和建築,以彰顯他們的成功和時尚品味,新藝術建築正好符合里加的野心,當然也跟當時的推手有關。

延伸閱讀 里加因加入北德「漢薩同盟」,發展海洋經濟而富裕


新藝術建築中又分不同美學流派

因此,這場散步始於一尊雕像,在地導遊Nina介紹了對新藝術建築最有貢獻的「喬治市長George Armitstead」,他在1901年至1912年間擔任里加市長,這一時期是里加發展和現代化的關鍵時刻。

延伸閱讀 圖文並茂,三分鐘看懂西洋建築史


遠見、美感兼具的喬治市長

97年入選世界遺產

在他的領導下,里加進行了大量基礎設施改善,他不讓新藝術建築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入在該城市快速擴展時期設計的街道、公園和公共空間中。這座城市的建築完整性得到了極好的維護,其歷史中心仍然是歐洲早期現代城市規劃保存最完好的例子之一。喬治市長確保了城市發展時既注重創新又不忘美學,里加市民十分感戴喬治市長的貢獻,他在任內將里加轉變為現代歐洲城市,是一位極有遠見的領袖。


色彩繽紛又協調的搭配

雖然新藝術是一場席捲全歐洲的運動,但里加因融入了當地文化主題和傳說等元素而格外與眾不同,使這些建築不僅僅是美學風格的國際象徵,也成為拉脫維亞身份的表達。

上述緣由使得里加的歷史中心與新藝術建築群於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當時經濟困窘的拉脫維亞挹注了經費,以確保後代能夠欣賞這些建築瑰寶創造的歷史背景,增強了本地人的自豪感並推動了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延伸閱讀 你可知道SKYPE是愛沙尼亞發明的?


處處可見維修古蹟的專業人員

新藝術建築式微

新藝術建築在1910年代初逐漸衰退,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對歐洲造成了重大破壞,使得人們的重點從花俏裝飾轉向了實用與經濟性;新藝術風格因過於注重裝飾和造價昂貴而受到批評,遂於日後逐漸被強調簡約、功能性和新材料的現代主義運動取代。例如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德國「包浩斯運動」等人物和運動皆標誌著新時代的開始。

延伸閱讀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推薦旅行路線


鍛鐵技術進步可製造複雜的鐵門

儘管新藝術運動在漫長的美學史上如同櫻花花期般短暫,但它對建築、設計和裝飾藝術的影響深遠。許多代表性建築至今仍然是歐洲各城市的地標,以其創新和美麗而備受讚譽,能一次網羅如此密集的新藝術建築,真令人大開眼界,並發自內心感到幸福,同時也覺得咱現代人的想像力有點缺乏。參觀里加的新藝術建築區,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深入了解這座城市在全球建築運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機會。無論您是建築愛好者、歷史愛好者,還是單純欣賞美的旅行者,里加的新藝術建築區區都能帶給你無窮的驚喜。

| 本文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攝影:夏金剛

作者/
夏金剛

《致旅程》、《壹顆好心》與《夏金剛的奇幻之旅》的主理人,自2011起專職「故事行銷」,為品牌打造引人入勝的勸敗好故事。曾為非洲海島創造30倍營收,並受邀赴中國演講,亦獲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專訪肯定。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